福利院5兄妹相互扶持组成幸福之家
农阳家庭
农阳
中国江苏网2月23日讯 南京雨花台区景明佳园的一栋楼里,住了一个特殊的大家庭——农阳家庭。农阳家庭是五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从南京市福利院走出来的兄弟姐妹,带着各自的小家组成的特殊大家庭,12名家庭成员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一大家子生活其乐融融。他们身有残疾、生活不富裕,却乐于助人、努力回馈社会,在当地传为佳话。近日农阳家庭当选首届江苏省文明家庭。据悉,首届江苏省文明家庭全省有100户文明家庭当选,南京有10户当选。
实习记者 张依依
奇妙缘分 既是邻居又是亲人
农阳排行老三,是这个大家庭里的“领头羊”,谈起自己的“兄弟姐妹”,农阳直呼是奇妙的“缘分”。而这缘分,一连便是几十年。
农阳说,他与大姐伟助、二姐广妹、四妹治辰和五妹一起在南京社会儿童福利院长大。成年且各自成立了家庭之后,福利院为他们提供了独立的平房。巧合的是,这五家人被分到了同一排平房,成了朝夕相处的邻居,关系更加紧密起来。2003年,他们又一同迁到了景明佳园的同一栋楼里继续做邻居。
在福利院时,这五家便如同一家人似的。“吃饭的时候,谁家煮饭了,跑过去掀起锅盖分得一块肉。平时几乎是有事没事都去串串门,热闹得很。”搬出院子之后,农阳也常常怀念那样的时光。
在搬进新住处之后,农阳也想方设法维系着这样的亲密关系。“毕竟是一起长大的,虽然大家平时都忙,还是不愿意就此疏远了。趁端午、春节这样的日子,我们就商量好,每家出一点钱,给我大姐,她做菜好吃。我们做一桌丰盛点的,五家人聚个餐。”说起这个,农阳显得很开心。
互相扶持 小家庭有难大家庭帮
“我女儿都喊她们妈妈。”农阳的女儿4岁时,农阳与妻子离婚了,妻子返回老家。大姐二姐和四妹五妹便争相担起了替农阳照顾女儿的重任。“女儿想妈妈,经常哭闹。我当时又要出去工作,几个姐妹挺身而出来帮忙,真的非常感恩。”
五六年前,住在3楼的老四治辰的老公遭遇一场车祸,腿部需要做手术上钢筋。农阳便赶忙号召起这大家子里的成员。“虽然大家都是低保户,仍每家都尽力捐出钱来,楼里的其他居民也受感染,捐了一些钱,最后攒了大概4000多元,解了燃眉之急。”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对于这五家人来说,在困难时互相扶持,帮忙一把已是一种习惯。
踏实生活 成了社区学习的楷模
农阳是个热心人,自从住进拾景苑2栋,他便担任起楼栋长一职,他对楼栋居民的情况如数家珍,他帮着大家解决困难,调解邻里纠纷;他不仅免费给居民推拿,更主动承担起照顾邻居90多岁的孤寡老人徐汇泽的重任,2014年当选了“南京好市民”。
出了福利院之后,直面生活,五家人的压力也变大了。“从前毕竟不用担心孩子晚上回家,那一顿饭,从哪里来。”但是,农阳却感觉格外的充实。
“不仅是我,我们几个都这样觉得。14年来,虽然物质方面并不宽裕,但是我们都踏踏实实,努力生活,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做。”四妹治辰在社区的残疾人中心兼职,老二广妹也每天坚持做手工做到凌晨一两点来补贴家用。大姐为了减轻二妹的压力,为她带了许多年的儿子,如今,14岁的“干儿子”还常去大姐家串门留宿。
近些年,农阳家庭获得了不少市里,区里颁发的最佳家庭、文明家庭的奖项。农阳深感肩上所担的一份责任深重。“通俗一点说的话,我们就是吃着‘皇粮’长大的。国家养育了我们,我们也希望让别人能看到,我们能够立足于社会,也能过上稳当的生活。”
同一栋楼中66户人家,有20户从未拖欠过物业费,让农阳感到骄傲的是,虽然是靠着低保生活,这5家子也在这20户之列,成为社区其他居民的学习榜样。
言传身教 女儿也加入助人行列
刚住进景明佳园的那年年末,社区开始征寻楼栋长。楼栋长的工作不免一些繁琐的小事和邻里的纠纷,大家都觉得麻烦不愿意做。然而身有残疾的农阳毅然担起了这份职责,而且,这一做,就是14年。
“认识了除了我们5家人之外的很多邻居,大家关系处得不错。” 记者见到农阳时,他刚从95岁的一位孤寡老人家中回来。他几乎每天都会去老人家照顾他,已经坚持了7个年头。“老人家里前段时间微波炉坏了。我有次过去发现燃气灶上火灭了,燃气却还开着,吓了一大跳。之后觉得不行,就带着女儿跑了好几个商城,特意找到一款功能简单易懂的,买给老人。”
难得的是,农阳的女儿在平时也常常去照顾老人。机缘巧合,而后老人就成了农阳女儿书法绘画的启蒙老师。“其实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我希望女儿也能抱着这样一颗真心长大。”农阳欣慰地说。
其他当选的南京家庭(部分)
冯树凭家庭
南京市秦淮区月牙湖街道石门坎社区
南京市秦淮区的冯树凭家庭,是一个由祖孙四代、7个小家庭,16位成人,其中“80后”5人组成的幸福大家庭。二十多年来,他们坚持以办《家报》为“桥梁”与载体,建起了坚守“家和”、追求“卓越”、争做“奉献”的良好家风。
冯树凭、罗巧珍夫妇二人以自己工作中的出色表现来教育引导子女。冯树凭一直在军队工作,自离休之后,他坚持出书、办《家报》、兼任干休所管委会主任。他先后出版了《奇迹》、《夕阳》、《札记》三本约70多万字的书。曾先后获得总后“先进离休干部”、“江苏省五好文明家庭”、“南京市建设学习型家庭示范户”、2007年南京十大和谐家庭、2012年“南京市十佳幸福家庭”等荣誉。冯树凭和罗巧珍主编的《家报》,自创办以来,坚持至今。2011年还出版了《家报》四卷合订本。全家几乎年年都积极主动为老区、贫困区,捐财物、电器及家具等,其中比较大的捐献活动是:2008年为汶川大地震捐款3040元,另外自愿交纳抗震救灾“特殊党费”8500元;2010年4月向玉树地震区送温暖活动中捐款2000元。
刘镇吾家庭
南京市鼓楼区挹江门街道丁山社区
刘镇吾、夏金瑜夫妇育有3儿1女,共有家庭成员15人。多年来该家庭认真遵循“家和万事兴”的家训,和和美美幸福地生活着,享受天伦之乐。
儿子、媳妇们经常去陪伴父母,不仅送去父母爱吃的菜肴、必需的物品、爱穿的新衣,还经常利用假期带父母外出旅游,游历各地美景。婆婆夏金瑜待3个儿媳和1个孙媳视如己出,采用“关心、爱护和沟通”的方式处理好婆媳关系。几年前,婆婆学会了用手机短信与媳妇们加强感情交流,现在能熟练使用QQ和微信,在微信中建立了“四代同堂”专栏,刷屏晒幸福。南京晨报以《婆媳用发短信沟通感情》、《老妈83,最爱在朋友圈给子女点赞》为题做了专题报道。
俗话说“邻里好赛金宝”,老两口和对门已经做了33年的邻居,邻里间互相帮助,对门邻居回乡探亲就把钥匙交给二老让他们代管门户,二老外出旅游,邻居就帮着喂看小鸟,两家人处得就像一家人。
汤小霞家庭
南京市玄武区锁金村街道紫鑫城社区
汤小霞是一位与癌魔抗争22年的共产党员。1993年,44岁事业正值顶峰的汤小霞因患结肠癌被医生判为只有半年的生存期。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家人不离不弃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给她勇气、信心与病魔抗争。老公天天用自行车推她去玄武湖情侣园锻炼,儿子天天换着花样做可口饭菜给妈妈增加营养。和睦的家庭不仅使汤小霞战胜癌魔,获得了康复,而且成为她做公益义务宣传“癌症不等于死亡”服务癌友奉献爱心的动力和源泉。支持汤小霞20年做公益活动的老公在2015年神情有些变化经常丢东忘西。4月21日凌晨4点,汤小霞发现老公不见了,全家出动寻找找回。自此,全家人将所有的关爱集中在老爷子身上。儿子每天抽出时间陪父亲拉二胡,加强老爷子手指与脑部运动、孙女负责给爷爷刮胡子,汤小霞每天给他做营养丰富的可口饭菜,生病的老爷子被家中亲情包围着,家中充满温馨与乐趣,延缓了老爷子老年痴呆发展的症状。汤小霞爱自己的小家,更愿意把爱传递给社会的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