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3月18日连云港讯(通讯员 徐法现 宋彦伟)疫情防控要“控”,公共空间清理要“动”。农民对当前公共空间清理有什么意见和想法?集体资产如何发包?各村需要哪些法律援助?带着这些问题,3月17日下午,东海县人民法院双店法庭庭长刘建中一行进村进网格,与村组干部、网格员和村民代表面对面互动交流,细致了解需求,“支招献策”真情服务基层。
“公共空间清理是提升村庄环境、有效增加集体收入,造福村民的民生实事。今春以来,我村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摸清查实了全村集体资产的底数,利用三轮拍卖会对到期的机动地、河塘和被村民抢占路渠、拾边田进行拍卖,拍卖所得集体收入51.4万元。”在南双村前,刘庭长遇到了正在催促村民砍伐路渠树木的村会计、网格员苗云飞。
在附近干活的村民刘伟知道了刘庭长的来意,主动凑上前去:“我觉得公共空间清理给村民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解决了部分村民见利忘义,他们栽植田头的成材杨树杨絮满天飞,极易引起火灾和大树遮挡阳光,造成粮食减产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据苗云飞讲,这几天,南双村有 2400多棵“参天大树”通过分批办理砍伐证得到清理,田间地头面貌一新,村民拍手叫好。
“‘公共资源不能为少数人垄断享用,更不能搞不正之风,败坏社会风气’。目前乡村开展的公共空间集中清理活动的确是件顺民心、得民意的好事、实事。工作中要讲究方式方法,切记工作简单粗暴,摸底排查要准确、细致,干部更不能有老好人主义,实事求是把该统计上来的统计上来,还群众一个明白。资产发包程序一定要透明,贴出告示,吸引广大村民踊跃竞标。规范合同,签订有效的期限,对于到期重新发包的资产,同等条件下,原承包人具有优先承包权。”刘庭长边走边与村干部交谈。
站在竹北村中一条东西大沟上,村党支部书记宋彦军介绍说,大沟早在2006年1月合同就已到期,一直被一名钱姓村民占为己有。随着村庄集中排房逐渐成为黄金地段,填平后可盖32间楼房,足够10家宅基地。正是他看到了地皮的利用价值,村里几次想收回,都因力度不够搁浅。“对于这样案件重大、群众意见较大,协商不好的可以考虑走民事起诉状程序。作为基层人民法庭,在关键时刻就要履行职责,担当奉献,彻底扭转少数人占地为王,不占白不占、占了也白占的错误思想。”刘庭长表示。
“有你们为村干部撑腰说话,有法律做后盾。通过千方百计加大工作力度清理拍卖,鼓起村集体‘钱匣子’,反哺乡村公益事业。”宋彦军如是说。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天色已晚。闻讯赶来的村组干部、村民还围着刘建中庭长问这问那。打通服务基层“最后一米”,架起警民沟通桥梁,促进相互理解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