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一块旧门板画满107个暖心记号 两个普通人叙写16年温情故事
2019-01-30 14:25:00  来源:连网  
1
听新闻

  今年年初,灌云县南岗赵庄村聋哑老人钱玉兰家翻修房屋,一块用白粉笔画着407个记号的旧木门板,被她的家人作为纪念品,送给了当地供电所。

  在当地,乡亲们都知道那块有故事的旧门板,门板上记载了乡村电工袁立雨和这位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聋哑老人之间,一段长达16年母子般的情谊。

  老人虽然不能说话,也不识字,但这些年,袁立雨给老人的每一次帮助,都被她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在门板上,深深浅浅、形状不一,表达着感激。

  温暖与善意,渐渐从一个小的光源,衍生出更多宝贵的正能量。5年前,袁立雨所在单位成立了一支以他名字命名的党员服务队,传播更大的善意,做更多的好事。

  聋哑老人结缘“不会说话”的电工

  1月27日上午,在灌云县南岗,52岁的电工袁立雨忙着在外巡查线路。

  他的工作单位是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灌云县供电分公司南岗供电所,春节临近,必须保证辖区居民用电正常。

  袁立雨的家就在南岗,在当地很多人都知道他的大名。这些年,尽管在单位获得过大大小小的荣誉,上台发表过获奖感言,但是这位面容敦厚的汉子却表示“真的不太会说话”。“不太会说话”的他,为何能被很多人知晓?这要从一块旧门板说起。

  2003年的一天,袁立雨像往常一样,和同事在负责的区域里巡线。“途经赵庄村,在村头被一位老太太伸手拦下。当时她比划着,像是要‘告诉’我什么事。”袁立雨回忆,当时自己完全不懂那串无序的手势是什么意思,后来在邻居的帮助下给弄明白了,老人是“说”她家的电路出问题了,赶紧跟着老人去查看。

  袁立雨帮这位叫钱玉兰的老人修好家里的电路,没急着走,而是帮忙把屋里的插排归置好,顺手又把见底的水缸给打满了水。老人的子女当时都在外打工,她独自居住在泥巴糊的老房子里,白炽灯和电饭锅是家里仅有的电器,线路杂乱地裸露着,很不安全,袁立雨的心被触动了。

  他离开后,老人在门板上画下一道横线。

  几个月后的一个雷雨天,袁立雨在赵庄村抢修完电路,想起钱玉兰家四面土墙的老屋,凌晨1点,决定折返回去,看到老人独自一人坐在门前,屋里一片漆黑,漏电保护器被雷击穿了。那一夜,袁立雨挥汗如雨地工作,老人给他摇扇子———之后有了门板上的第二个记号。

  接着又有了更多的记号,因为这一帮,就停不下来了,老人只信赖袁立雨,大事小事都要找他。她用手语告诉他,在她心里,袁立雨早已不仅是电工,更像她的孩子。袁立雨到附近工作,会绕道去看看老人,老人则早早等在那里,倒上一杯水给他喝,分别时,一定要他带上地里长的瓜和菜。

  “不收还不行,老人会不高兴,一点办法没有。”说起那些事,袁立雨很幸福地“抱怨”。好人做到最后,已经不觉得是在付出,牵挂是自发的,幸福是真实的。

  心形记号折射“母亲”深沉爱意

  “春节快到了,一直想着带点礼品去看望钱玉兰老人。”袁立雨说。不过由于钱玉兰近段时间住在沭阳娘家,陪伴101岁的老母亲,“她过年肯定会回来的,等大年三十那天我再去。”

  钱玉兰画满记号的那块门板上密密麻麻的,如今已完全不能辨识到底哪一道才是这段缘分的开端与起源。

  在那些杂乱又有序的记号中,有几个很特别,其中一个看上去既像吊水瓶,又像一颗心。有一回袁立雨深夜接到老人侄子的电话,说老人病了。那一头,老人啊呜啊呜地着急“倾诉”,这一头,袁立雨早已穿好鞋袜冲出家门,骑车赶过去,背上老人就去了村里的卫生室。量体温,开药,挂吊水,等一切忙妥,天已经大亮。

  隔日,老人在门板上画下这个特殊的记号。袁立雨说起那个很“象形”的吊水瓶时,忍不住憨厚地“嘿嘿”笑,夸赞老人其实很聪明,像在说自家的老母亲。

  好人袁立雨其实很不容易,他自己的工资不高,妻子仅靠农田里的微薄收入,夫妻俩要赡养老人,抚养孩子,对于经济以及精力都是很大的负担,古道热肠和帮助别人是需要条件的,家里人起初都不能理解袁立雨。

  “有一次去赶集,我特地带着爱人去老人家里看看,她看到老人那么不容易,就支持我常过去帮帮手了,人心都是一样的。”“老实人”略施小计,就说服了家里人。

  袁立雨的同事说,“袁师傅不但善良,还聪明着呢!他从完全不明白聋哑老人在比划着说什么,到现在是村里最懂老人的人,比老人子女和侄子们都明白。”

  这项沟通技能,袁立雨无师自通,全凭经验,因为老人的那套手语完全不专业,主要根据她自己的需要和理解来比划,譬如说三个儿媳妇,长头发、短头发以及不长不短的头发,是她们的分别指代。到底是怎么学会的,他说“时间长了,就会了”。

  16年过去了,老人在门板上画的记号越来越多。直到今年初,老人长期在外务工的几个儿子回来,赶在春节前为母亲翻修房屋时,发现门板上的记号已经达到407个。深受感动的他们,将门板拆下送给了供电所,作为纪念。

  长在骨子里的善良,也许比什么都重要吧,虽然袁立雨本人被问及做这件事的初衷时,怎么也找不出自己认为恰当的言语来表述。相比于他的质朴,漂亮的语言反而成为配角。

  “袁立雨党员服务队”传递更多温暖

  袁立雨的温暖与善意,渐渐从一个小的光源,衍生出更多宝贵的正能量。他所在的单位,2014年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党员服务队,帮扶当地革命老区22名老兵,2017年,灌云籍驻闽陆航某团直升机驾驶员张浩在训练中牺牲后,党员服务队为烈士家属送上“家庭小电工”便民服务卡片……传播更大的善意,做更多的好事。

  去年6月,“袁立雨党员服务队”登上开山岛服务民兵哨所。他和“时代楷模”王继才见面后,两位新时代的好人一见如故,聊了很久的家常。临别之际,王继才提议,以开山岛为背景,哥俩合个影吧!袁立雨的手机相册里珍藏着这张照片:照片上的两人笑得质朴而畅怀,奉献的人总是更快乐。而奉献与收获,从不是此消彼长,是正向激发,是一颗种子发芽,一棵大树长成。

  就在那次登岛后的一个多月后,王继才因病不幸去世,这张合照显得格外珍贵,袁立雨“保证开山岛用电和光明”的承诺也变得更为紧迫。去年8月,“袁立雨党员服务队”再次登上开山岛,对三年前投运的首期“绿电上岛”示范项目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同时对二期开展扩建增容,新增蓄电池容量10kVA板和3台空调,保障和解决接替王继才的守岛人员用电难题。

  袁立雨郑重地履行了他的承诺。于他而言,奉献是理所应当的事,“活着一天就得干活,干对别人、社会有用的活!”

  对别人有用、对社会有用,正是对“奉献”一词最接地气的注解。(记者 史卫平 通讯员 夏兴俭)

标签:门板;老人;党员服务队
责编:韩震霞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