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洋绘本”适合中国孩子阅读吗 专家:看孩子兴趣
2018-12-28 09:17:00  来源:连云港日报  
1
听新闻

  美国的《贝贝熊》《大卫,不可以》、法国的《不一样的卡梅拉》……相信家里有孩子的家庭,对这些书都是“如数家珍”。图文并茂的一本本绘本,文字精练、图画生动、印刷精美,几分钟就可以给孩子讲一个完整而有趣的故事。

  但随处可见的“洋绘本”,真的适合中国孩子阅读吗?有些热衷为孩子选购“洋绘本”的家长认为,洋绘本故事贴近孩子心理,印刷质量也好,非常适合孩子阅读。但是也有不少家长认为,“洋绘本”虽然经典,但无论从教育、生活环境还是文化氛围,它都与中国孩子有距离,而且价格相对来说也有些偏高。

  面对家长们的疑虑,专家认为,如今,绘本已经大量进入孩子的视野,也成了家庭亲子阅读的首选读物。“洋绘本”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并不是每一本“洋绘本”都适合孩子阅读,家长应根据孩子兴趣选择优质的、适合孩子阅读的“洋绘本”和本土绘本给孩子阅读,提高孩子的综合知识面。此外,家长们每天应多抽出时间,陪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引导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正方:“洋绘本”更适合孩子阅读

  “我给孩子囤积了不少绘本,但在最近的一次清点中,我发现90%的绘本都是国外引进的。”家住海州区新浦街道龙苑社区的赵女士说,她有一个5岁的女儿和2岁的儿子,给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她一直关注的事情。她粗略算了一笔账,这么多年,每年大约要花上千元给孩子购买书籍,但是购买最多的就是“洋绘本”。

  那么,赵女士为何对外国绘本青睐有加?赵女士坦言,是因为“颜值”高、印刷比较好,拿在手里第一感觉就很舒服。此外,“洋绘本”中的故事对孩子吸引也很大,比如《小猪佩奇》绘本,书中通过“猪妈妈”对佩奇和乔治的教育,潜移默化地让赵女士家的孩子也养成了一些比较好的习惯,如在妈妈工作时不要打扰妈妈,不可以给别人起外号等。

  “国内的童书大多是说教式的,很难吸引小朋友去看。”与赵女士一样,周女士也比较热衷为孩子选购“洋绘本”,在她看来,国内的一些绘本缺乏新意,有些是根据动画片改编的,还有的是把一些传统故事重新画一遍。还有就是功能性太强,常常局限在幼儿具体的生活内容,例如教孩子饭前要洗手、过马路要看红绿灯等生活常识,这些仅仅为了讲道理,忽略了绘本带给孩子们的阅读体验,会让孩子丧失阅读的乐趣。

  反方:“洋绘本”与中国孩子生长环境有距离

  “虽然国外的绘本的确有它的长处,但是我觉得国外绘本其实不太适合我们中国的孩子。”家长吴先生说,国外绘本虽然经典,但无论从教育、生活环境,还是文化氛围,都与中国孩子有距离感,感觉“不接地气”。因此,吴先生明确表示,他不会让自己的孩子过多接触“洋绘本”,而是会选择与孩子一起多阅读本土绘本。

  吴先生举例说,如国外绘本中提及孩子们的饮食,通常是披萨、牛排等,而我们中国的孩子平时并不常吃这些食物,这本身就对孩子有距离感。此外,吴先生还坦言,虽然国内外童书在真善美等价值观上差异不大,但其背后的文化差异却不小。如国外万圣节时,孩子们要扮鬼要糖果,圣诞节要准备袜子等候圣诞老人的礼物……如果让孩子读外国绘本,时间久了,孩子们就会对西方节日如数家珍,但被问及端午节、中秋节、春节要做些什么却并不清楚,这对孩子的教育来说非常不利。

  “其实,很多国内原创绘本对我们中国孩子来说是很好的选择。”吴先生说,例如去年比较火的关于二十四节气、唐诗宋词、音律启蒙的绘本。这些绘本不仅“接地气”,而且让孩子多接触,还可以让他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孩子们阅读的同时,其实也在挖掘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可谓一举多得。

  专家:取各自“精华”扩展孩子的综合知识面

  “无论是国外绘本还是本土绘本,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家长可以取各自的优势。”连云港市少儿图书馆社工部主任马慧晴说,从绘本的选择方面来说,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兴趣进行选择,国内外经典的绘本都可以让孩子尝试一下。

  马慧晴认为,这些年来,本土绘本也在发展和进步,如果家长去读一读,就会发现,它跟西方童书比并不差,如《三个月亮亮堂堂》、《一条大鱼想向东游》等本土经典绘本。而且最为重要的是,本土绘本对中国孩子的认知和教育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所给予孩子们的“营养”,会让孩子更了解自己所生长的环境和国情,会让孩子将来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这一点是“洋绘本”所不具备的优势。

  此外,马慧晴建议家长们,每天多抽出时间,陪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培养孩子阅读的好习惯。因为在孩子看来,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是爸爸妈妈的声音,亲子共读是帮助他们爱上阅读的最好方法之一。作为家长应该做好引导,比如给孩子阅读一些他所感兴趣的经典文学作品,当家长表现得兴奋和喜欢时,孩子们也会越来越享受阅读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也有利于拓展孩子的综合知识面。(徐誉宁 曹延萍)

标签:孩子;家长;中国孩子
责编:韩震霞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