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连云港新浦街道机关社区“五好家庭”:四世同堂传承孝老爱亲好家风
2018-11-27 09:4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1月27日连云港讯(通讯员 徐誉宁 闫玉梅)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好家风体现在与人为善、孝敬老人、和谐幸福等方面。在海州区,有这样一个家庭,多年来,四室同堂的一家七口人居住在一个屋檐下,温馨幸福、和睦美满,连续多年被区评为“五好家庭”。家里的最长者吴井兰经常说,她这一生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有孝顺的子女们,他们都很懂事,比着爱家孝老,让她时刻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而这一和睦之家的幸福生活也在引来邻里的艳羡。

  母亲的榜样力量 激励影响子女

  昨日,敲开海州区一户普通住宅的家门,和煦的阳光透过阳台洒入客厅,照在吴井兰老人的满头银发上,让这位86岁的老人看上去神采奕奕。老人的儿媳妇坐在餐桌边,正在与老人一边聊天一边择菜。今年58岁的孙玉霞,自1982年和丈夫掌孟生结婚后,30多年来,一直与婆婆吴井兰住在一起,两个人相处得亲如母女。

  “以前没结婚的时候,我的妈妈就告诉我,婆婆也是妈,对妈妈好,更要对婆婆好。”孙玉霞说,她有8个姐妹,2个兄弟,但是父母对8个女孩子要求特别严厉,特别是在为人处世方面,对她们提出了“孝敬老人、真诚待人”的要求。小时候,父母经常叮嘱她们姐妹8个,嫁到公婆家,一定要将婆家人当成自家人,更不能顶撞公婆,因此几十年来,她们姐妹8个与公婆相处得都特别好。

  孙玉霞坦言,母亲的“言传”固然很重要,但是最让他们姐妹8人佩服的是母亲的“身教”。因为孙玉霞的奶奶去世特别早,当时她的三叔才几个月大,二叔才两岁。孙玉霞的母亲二话没说,将二叔、三叔以及爷爷带回了家中。不仅对爷爷特别孝顺,而且从此后还承担了“长嫂如母”的角色,一直将二叔、三叔抚养成人,从来没有丝毫怨言。

  传承母亲好品德 用心陪伴照料婆婆

  34年前,孙玉霞带着母亲“孝敬老人、真诚待人”的嘱咐嫁给了丈夫掌孟生,先后生下一儿一女。从结婚那天起,她就和婆婆住在一起,虽然他们过着寻常的日子,但一家人相处得其乐融融。

  “有个好儿子不如有个好儿媳。”吴井兰说,这么多年,儿媳妇孙玉霞和她从来没有红过脸,一直对她很孝顺,这让她很欣慰。虽然已经过去近30年了,但是很多件温馨的事情,吴井兰至今都记得,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一件事。

  那一天,孙玉霞和朋友一起去逛街,那时候刚流行热水袋,因为孙玉霞平时特别怕冷,她的朋友就劝她为自己买一个热水袋,但是当时她和丈夫两个人的月收入加起来才50多元,而一个热水袋就要10元钱,想到这里孙玉霞还是放弃了。但当孙玉霞回家后,听婆婆说晚上睡觉有点冷,她二话没说,揣上钱跑到街上,将热水袋买了回来。到了晚上,她将热水袋灌上热水,因担心太热烫着婆婆,又用一层薄布裹好,悄悄地放在了婆婆的床上。

  这么多年,随着老人的年纪越来越大,孙玉霞照顾婆婆也越来越细心。每天家中的菜谱也是以婆婆的喜好为主,因为婆婆喜欢吃蔬菜,每天中午孙玉霞都会为婆婆准备两道蔬菜,每天都换着花样;婆婆喜欢听收音机,孙玉霞就为婆婆买收音机,这些年,婆婆一共听坏了十几个收音机,孙玉霞不厌其烦,只要老人喜欢,她都是尽量满足。

  前不久,老人因受寒生病,上吐下泻,孙玉霞更是放下一切,伺候婆婆,将饭端到婆婆的床头,照顾婆婆吃完后,她就坐在婆婆的床前守候,一天一夜从未离开,直到婆婆身体好转。

  文明家庭孝亲家风世代传

  好的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无声地影响孩子的心灵。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孙玉霞的儿子儿媳、女儿也把孝顺长辈、关爱家人当作为人处世的准则。平时,孩子们经常会给奶奶买营养品、陪奶奶聊天,奶奶说什么,孩子们都顺着老人,只要老人开心快乐。

  不仅如此,每年家中有长辈过生日,孙玉霞的儿媳妇王一兵都会亲自下厨准备一桌丰盛的菜肴,还专门购买一套烘焙工具,为寿星亲手做一款美味的蛋糕,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温馨而幸福。

  “妈妈对奶奶很好,我也要和她一样。”王一兵说,嫁到掌家8年了,一直与婆婆和奶奶生活在一起,每天看着婆婆和奶奶相处得像母女,她特别佩服。婆婆的身体力行,是一种无言的教育,等婆婆老了,她也要精心地照顾婆婆。

  如今,在良好的家庭氛围熏陶下,孙玉霞的小孙女掌诗茹也十分乖巧懂事,前两天孙玉霞做家务时,不小心割伤了手,只有7岁的掌诗茹立即懂事地为奶奶贴上创可贴,还将奶奶的手攥在手心,揉了又揉,让孙玉霞的心里暖暖的。

  如今在邻里之间,孙玉霞一家早已是家喻户晓的模范家庭。多年来,孙玉霞家庭一直被评为区“五好家庭”,大家都以她家为榜样,一股“孝老爱亲”的好风气在邻里蔓延开来。

标签:
责编:刘洁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