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9月13日连云港讯(通讯员 肖婷婷 徐誉宁 闫玉梅) 有一位老人,他凭借个人努力与魅力,将一支登山队“转型”成健步走队伍。而在他的带领下,健步走队伍从无到有,队员从起初的十几人,发展到如今的1200多人,并分成17个分队,注册队员1200多人,跟随锻炼的人约2000人。去年,他们还先后前往徐州、韶山和北京交流学习,并于今年5月份跟随中央电视台,前往泰国国家体育馆展示中国健步走的风采。不仅如此,如今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重视锻炼,并加入了健步走的队伍。
这位老人名叫王学友,今年71岁。2004年,他参加市老年体协登山俱乐部并于2011年成为俱乐部领导之一。2015年3月,带领登山俱乐部转型开展健步走活动。2017年7月,成立健步走专项委员会并任主任。
组建健步走大队
带动千余人快乐健步走
家住海州区的王学友,现年71岁,他时常身着粉色衬衣,精神矍铄声音洪亮,腰杆挺得笔直,丝毫不像年过七旬的人。而在十多年前刚退休的时候,王学友还是“大腹便便”。那时,看着日益发福的身体,他很是着急,一直想寻找机会加入体育锻炼的团队。于是,在朋友的介绍下,他加入了连云港市老年体协登山俱乐部,每天早晨4点,准时起床参加登山活动。在登山活动中,王学友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也认识了很多喜欢锻炼身体的朋友。因为在俱乐部组织的多次登山比赛中,王学友表现较为突出,2011年,王学友成为登山俱乐部的负责人之一。那时,他把老年登山队打造得生气勃勃,周围团结了一大批登山爱好者。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队里的成员也慢慢变老,平均年龄都超过了60岁,在每天的登山活动中,细心的王学友发现,很多队员往往感觉力不从心,腿脚渐渐跟不上。这让他意识到,登山已经不太适合大部分队员了。于是,王学友开始考虑“转型”。为了和队友们更好地锻炼,王学友深思熟虑后,2015年3月份,登山俱乐部“改易旗帜”,成为登山俱乐部健步走大队。
从登山转变为健步走,既是运动方式的变化,也是运动习惯的变化。而对于登山队友来说,改变十多年的习惯着实需要一段适应的过程。当时,健步走大队主要活动范围在原南广场,400米一圈的跑道走下来,很多队员都累得不行。但在王学友的努力和鼓励下,最终大家还是坚持了下来,短短半年多的时间,大部分队员都适应了角色转变。只不过,当时的健步走大队并没有现在的那么多人。那时,不论刮风下雨,王学友总是扛着登山队大旗,带领队员踏着节拍,昂首阔步,一直向前。要知道,当时人数最少的时候只有十来人。他曾说,只要有一个队员在,他就扛着登山队大旗带队前行。他也坚信,在自己的努力与带动下,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
有付出,终有回报。在王学友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健步走的队伍中来,既有原来登山协会的老朋友,也有跟随队伍行走的新朋友,登山俱乐部健步走大队的影响越来越大。可是,日益庞大的队伍也让王学友犯了难:庞大的队伍走在路上也不是个事啊,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对队员安全也缺少保障。思来想去,他决定设立分队,分片区组织锻炼。
2017年7月份,经市老年体协批准,登山健步走大队更名为市老年体协健步走专项委员会。如今健步走大队已经发展为1200多人,共17个分队。队员的平均年龄也从之前的60岁以上,降到了如今的45岁~55岁,各个分队的队员们每天互相提醒、督促,完成规定的锻炼量,健身的理念不断传播开来。
如今,健步走的大旗,飘扬在港城的上空,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东边到猴嘴,西边到磷矿,海州地区队伍最为密集,凡举公园、广场、道路,都有健步走队伍的身影。54岁的李巧玲,之前体重160多斤,还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从去年开始参加健步走一段时间后,她的血糖和血压都回到了正常值,体重减少了20多斤。在她的影响下,女儿也参加了健步走队伍。在她看来,参加健步走,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好。
为了更好地将健步走这项运动推广开来,王学友去年还带领队员们前往徐州、韶山和北京等地交流学习,并于今年5月份跟随中央电视台前往泰国国家体育馆展示中国健步走的风采,受到了一致好评。而健步走,已逐渐成为港城一张靓丽的名片。
不忘初心
他把健步走当成事业来做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更难。唯有不忘初心,方能得始终。
王学友为了管理好拉起来的队伍,增强团队凝聚力,他更是一刻也不消停,来回穿梭在各个队伍之间。就在今年,王学友给自己购买了一辆新的电动车,爱护得不得了。每天晚上,他骑着自己的“坐骑”穿过大街小巷,出现在各个健步走大队。每到一处,他都要跟随队伍走上一圈,和大家打个招呼,叮嘱大家注意安全。尤其是最近,恰逢高温天气,让大家注意防暑降温、科学锻炼,凡事量力而行,成了他常放在嘴边的话。而在此前,他每天晚上则是徒步至各个大队,今天一大队,明天二大队......日复一日,少有间断。
这么多年来,他十几年如一日,时刻关心着队员的训练和生活。遇到队员不小心崴了脚,扭了腰,王学友都会上门看望;遇到队员家里有困难,他也会登门拜访,买点东西,略表心意。就在今年8月1日,年过七旬的王学友顶着34摄氏度的烈日,自掏腰包买了牛奶、水果等物品,看望生病队员杨庭芳、马新霞、魏玉莲等。也许在旁人看来,牛奶水果并不值什么钱,可王学友的退休工资仅有2000余元,家里还有一个瘫痪在床的老伴儿需要花费。队友刘继平曾对王学友好言相劝,一千余人的队伍谁还没个头疼脑热的,千万不能逐一探望,2000余元的退休工资经不住如此花费的。可王学友不以为然,只要他认可的,他就会毫无保留地去做。其实,他的一举一动,队员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逐渐地,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健步走队员认可,大家都尊敬他、爱护他,把他当作老大哥,有话都喜欢和他说。
如果说,这是王学友对健步走事业“人性化管理”的一面,那么,他还有“制度化管理”的另一面。
“健步走时间,每晚7点至8点。队员无特殊情况,必须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请假,雨雪天自动取消健步走活动。”在王学友的带领下,健步走专委会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健步走专项委员会章程》、《健步走专项委员会队长职责》、《健步走专项委员会党支部书记职责》,各项规章制度不一而足。此外,专委会还建立了严格的财务制度,队里的每一分赞助都会注明来处,每一分钱的去处也会记录在档。就连队名、队歌、队服、队旗、队伍口号......健步走专委会也是一应俱全。
在王学友看来,这是一支有组织的队伍、有领导的队伍、有追求的队伍,而不是一群乌合之众的聚集。为了管理好团队,他学会了上网,学会了微信。每天早晨,他都会打开微信,逐一翻看近20个健步走大队微信群,了解各个大队前一天的动态。发现问题,他便会记录下来,找到相关当事人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前不久,健步走郁洲公园分队与年轻人的跳舞群体发生场地纠纷,王学友在听说此事后,随即打电话给队伍负责人了解情况并友好地解决纠纷。每周,他都要组织各个健步走大队负责人开一次例会,总结本周的工作经验,部署下周的工作任务。
曾有人问他,没有人给你一分钱,你却要对这么多支队伍劳心劳力,甚至还要倒贴钱,值得么?王学友说,他只是把健步走当成自己晚年的事业来做,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在健步走中收获健康。对此,他乐此不疲。也的确是这样,他把业余爱好当“正当职业”来悉心经营与维护,如此努力和付出,又哪有做不好的理由呢。
锻炼身体,热爱生活,亲近自然,享受快乐,这是健步走行进中呼喊的口号,又何尝不是王学友的精神写照。自打退休之后,王学友就知道,人生迈入快车道,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十几年来,他退而不休,越来越忙,生活愈发充实。当你看到王学友随手写下的团队建设的点点思考,在队委会上的苦口婆心,在健步走队伍中的默默的身影,你就知道,做人是要有一点儿奉献精神的。王学友就是有这么一点儿奉献的精神,吃苦的精神,无怨无悔的精神,不求回报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正在转为健步走的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