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连云港 > 关注连云港 > 正文

0

东海县季岭村:一个省级经济薄弱村的“美丽蜕变”

来源:   2017-08-14 09:54:00

  中国江苏网8月14日连云港讯(通讯员 孔繁 宋彦伟)不到两年时间,省经济薄弱村——东海县双店季岭村变了,变富变美变靓,变得让人刮目相看。如今,行走在季岭村,只见整洁的村容村貌、鳞次栉比的小楼,繁华的农贸市场,还有那大片杭白菊高效产业种植基地,都会让人眼前一亮,到处充满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村民们说,自从“第一书记”宋永武来了以后,咱村才有今天的变化,是他用足用好党的扶贫政策,带领党员干部真抓实干结出的累累硕果。

  把脉问诊,绘就一张扶贫蓝图

  季岭村是个人口众多的合并村,由季岭、棠树、河口三自然村组成,全村有1332户5440人。这里地处岗岭,土地贫瘠,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和粮食生产,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差、村民思想保守。”这是宋书记2016年初来到季岭村的总体印象。

  “贫穷不可怕,怕的是面对现状束手无策。”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宋永武主动向后方单位市农机局和市委驻东海帮扶工作队汇报情况,组织市农机局全体党员和帮扶工作队与村、组干部一道,“身入”村组,“心到”农家,通过集中走访和座谈了解,像过筛子一样把全村仔仔细细摸了个遍,仅用一个月详细绘制出了季岭扶贫地图,标注了每个建档立卡户的位置。

  掌握了面上的情况后,宋书记采取“按图”解贫的方式,通过与村民零距离、拉家常,倾听村民的呼声和心里话,找准了“村民思想保守、干部带富能力不强”等方面约村级发展的“病因”。经过多方“会诊”、“因病制宜”,开出了转变传统种植模式,发展高效农业和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的治疗“复方良药”,提出“兴产业、富村民;美乡村、路路通”的脱贫攻坚总体思路。

  村民是脱贫攻坚的实施者和受益者,要让村民对脱贫致富充满必胜的信心,项目就要切实可行。宋书记把村里的发展思路和村民技能培训、修桥铺路,兴建纯净水站,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种植杭白菊等一系列民生实事、产业发展项目,项目实施的时间、何时完成等进行张榜公布,阳光操作,并做出效应的承诺,让村民作“裁判”,把把关,多听听大伙的意见和建议,对村民举手赞成的不折不扣尽快实施,对于有困难、时机不成熟的暂缓实施,确保万无一失,攻坚首战告捷。

  村班子能力强,村民脱贫才能有希望。与此同时,工作队积极帮助村“两委”配齐、选强班子和干部队伍,利用村级换届选举的机会,严格程序操作,配齐了党总支书记和支部书记,选举出大伙信赖的村委会当家人,扭转了季岭村连续3届没有村主任,村委会如同虚设的反常想象,村领导班子恢复了“元气”,明确分工,建立考核机制,真抓实干,同心协力脱贫致富的范围十分高涨。

  精准到户,铺设一条发展之路

  2016年初,季岭村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182户,共581人,扶贫干部每人负责结对帮扶4到6户,一一分解到人,结“穷亲”,挽手富。

  为了做到精准识别和精准施策,宋书记与村、组干部隔三岔五进村入户调查核实,从对象摸底到复查、公示,再到对贫困户逐一落实健康、教育、低保等各项补助政策,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穷”在山村有远亲,为了让贫困户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对口扶贫单位心里牵挂着他们,每到过年过节,扶贫工作队总会带上米面油户户登门,嘘寒问暖,促膝谈心。市农机局局长吴孟军等领导先后8次带队走进季岭,看望慰问贫困建档立卡户和留守儿童。两年来,市县两级共为季岭村贫困户送来现金和慰问物资总价格达8万元。心系村民贫困和疾苦,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好感。

  “输血”自然重要,自我“造血”才是长久之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宋书记日夜盘算着,要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调优调强农业产业上做文章,在实现村集体和贫困户共同增收致富上想办法,利用市农机系统在获证奖补技能培训方面的有力条件,先后在季岭村开办三个班次获证奖补技能培训班,培训村民163人,使得农民获得农机操作技能的同时,每户帮助增加获证奖补资金收入800—1200元。得知村民在养猪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邀请市农委的养殖专家到村里开办养殖培训班,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

  河口和季岭两个自然村连片种植的30亩杭白菊脱贫项目是贫困工作队的亮点之笔。在村民思想保守,土地流转阻力重重的情况下,宋书记通过“算账对比”和“走出去、请进来”、用事实说话的办法,引导破除传统的种植模式,向土地要效益。为了让种植户吃下“定心丸”,宋书记采用“公司+基地+贫困户”订单式种植模式,提早与一家公司签订菊花回收合同,喜结“娃娃亲”,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示范带动作用,点燃产业脱贫“燎原之火”。

  村强民才能富。为解决村集体长期以来没有积累,无钱办事的难题,宋书记筹集46万元资金购买3台大马力拖拉机和一台铲车,组建了东海县华腾农机合作专业社;利用140万元移民资金在东海县城黄金地段购买门面房出租,增加集体收入。这两个经济实体运营后,年可为集体带来7万元的收成。了解到好多家庭妇女在结婚后因为要照顾孩子上学不能外出打工而赋闲在家的实际,宋书记一边主动外出招商引资,一边筹集资金90万元在村幼儿园门前新建厂房办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如今,厂房已破土动工,很快,村民家门口就业的愿望可以实现。

  民生惠民,打造一座秀美村庄

  近日,在南京儿子的电子企业看大门一年多没有回来的河口村村民张汉水回家迷路了,昔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街道被宽阔整洁的水泥路代替,而且巷巷相通,没了断头路。当他从邻居口中得知这里水泥路全是扶贫工作队多方筹措几十万元资金修建时,连声夸赞党的扶贫政策好,能生活在这里真的好幸福。他围着庄子转了好几圈,看到的不仅仅是道路好走了,还开通了下水道,路边植树栽花种草,村庄美了靓了,还准备安装新型节约能路灯,让人看着就舒心。

  河口村这两年的变化都被村老支书张汉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做了十年的支书深知这一点,没钱一事无成,可钱是硬的。宋书记能在短的时间里筹措这么多资金,为大伙办这么多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好事,多方协调,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付出的劳动是可想而知的,真是把大伙的事当作自家事办了。

  自宋书记进村后,针对村庄基础设施不配套、环境脏乱差的实际,以村庄道路硬化为着力点,大力开展环境大整治和大提升“百日行动”,响吹了“大家一条心,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的战斗号角。党员干部做表帅、放样子,宋书记更是冲锋在前,画图纸,跑材料,搞监工,加班加点,人晒黑了、累瘦了,让村民收获满满。据统计,去年以来,在宋书记和扶贫工作队的通力合作下,全村争取投资308万元建设长达5公里的孔季线水泥路,投资38万元修通了河口村3条东西巷道水泥路,投资20万建成了季岭、棠树两个净化水站,受益村民4300人。

  一项项“落地有声”的惠民项目甜透了村民的心,大家有理由相信,在扶贫干部和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广大干群攻坚克难,精准发力,季岭人的幸福小康生活不会太久。

标签:东海县;季岭村;省级经济薄弱村;“美丽蜕变”

责任编辑:戚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