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双店镇走村入户“种太阳”阳光普照贫困户

中国江苏网5月31日连云港讯(通讯员 宋彦伟)走进东海县双店镇竹北村,只见一家家农户漂亮楼房顶端的光伏电池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成为村庄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真要好好感谢政府为贫困户谋福利,如今咱家里日常照明、看电视和做饭不用花一分钱电费,把结余电量卖给国家还解决了咱老俩口的养老问题!”村里68岁的病灾户拄钱兴动用颤抖的手,指着电表上跳动的数字笑得合不拢嘴。
谁能想到,给贫困户送来“幸福大礼包”、让村里的贫困户享受“不劳而获”喜悦的竟是连云港市的副市长王开宇和她带领的妇联组织。在村民心里她就是个亲民的干部、“惠民市长”。据介绍,双店镇竹北村是江苏省经济薄弱村,也是她今年“双进双促”强市富民调研走访活动的联系点。据了解,竹北村下辖6个自然村,总人口3139人,总户数838户,耕地面积5337亩,人均耕地不足1.5亩。2016年初,全村共排查出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农户112户331人,他们均为老、弱、病、残,大部分家庭无劳动能力、无致富项目、无一技之长,脱贫致富难。什么项目才能开启贫困户脱贫的“金钥匙”,当地镇村干部陷入沉思和迷茫之中。
今年3月,王市长第一次带着市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送医送药走访调研时,亲眼看到竹北村贫困户令人心酸的生活状况,饱经沧桑的脸庞、充满期待的眼神,特别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村民家庭,还住在低矮的小瓦房里,吃着煎饼卷咸菜,生活异常艰辛困苦。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王市长按耐不住心头的百味杂陈,“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群众的父母官,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他们当亲人,亲力亲为,想方设法改变他们目前的生活状况。”,
说一千、道一万,不让办件实事让村民看。王市长不仅“走下来”,更“融进去”。从3月15日到4月12日,她先后5次从市里风尘仆仆赶到乡下,家家走、户户访,摸实底、查病因。主持召开党员干部和贫困户座谈会,让大家出谋划策、集思广益,敲定精准扶贫的好办法、好路子。会上,大家七嘴八舌,有人提出新上投资少、见效快的小养殖、小加工;有人建议由政府出资建造鲜切花大棚,免费承包给贫困户经营。这的确不错的好项目,种球投入、种植技术、产品销售和管理劳力对于贫困户来说不是完全可以胜任,很难达到“一个不少”脱贫的目的。经过一番论证,项目最后还是被否定了。关键时候,还是曾在国家能源部工作过的王市长高瞻远瞩,思路开阔,她语重心长地说:“精准扶贫重在精准发力,选准路子,鉴于竹北村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多为病灾户、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的实际,当前国家大力提倡的绿色、环保光伏能源工程,不失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极好项目。光伏发电项目就是利用贫困户现有的房顶空间种‘太阳’,让房屋具有防雨防漏、隔热保暖效果,避免了村民乱搭建情况,还为丧失劳动能力、缺少产业的贫困户提供了稳定的‘阳光收入’,‘普惠式’惠及贫困户。”她的大胆想法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赞许。
项目敲顶并通过大伙认可后,由谁来出资建设成了一道难题。王市长从安装公司了解到,根据农户房屋构造,建设35平方米左右的光伏太阳能电板需要3万元左右投资,这对于本身生活就困难的贫困户来说,拿不起。如果以政府担保的形式向银行贷款,无疑让惠民工程大打“折扣”,有人甚至有“抵触情绪”。要办就办让村民拍手称快的好事,何不由政府想法包办,让贫困户不花一分钱“坐收渔利”。她进一步了解到,全村建40套3KW小型光伏电站,至少需要100多万元的投入资金。
为解决资金问题,她和妇联干部一起研究对策,凭着热心、耐心和诚心,磨破嘴,跑断腿,上通下联,多方筹措。市妇联在网站发起了“约您一起种太阳”大型公益募捐活动,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踊跃献一份爱心,帮助省定经济薄弱村竹北村112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发展阳光产业,努力实现小康路上一个不少的目标。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通过微信红包、银行转账的形式捐款凝聚爱心,把浓浓的关爱之情毫无保留奉献给渴望早日脱贫致富的贫困户。“你出100,我捐200”,连云港市的许多爱心人士和机关干部纷纷慷慨解囊,献上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个人捐款如同“涓涓细流”, 对于做事“心急火燎”的王市长来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为了抢时间、赶进度,她动用起了个人关心,利用微信朋友圈,希望引起大公司、大企业、大老板的关注,接到大单子。然而要让生意经的企业老板甘心情愿掏腰包,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听说深圳一家公司有捐款的意向,可老板担心捐款被挪用,爱心“打水漂”。为消除老板的顾虑,王市长亲自驱车赶往深圳,把老板带至乡下,现场查看项目投资规模和贫困户的生活情况,让老板认识了一个真心为民操劳的好市长。
真心实意金石为开。深圳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汇来20万元,南京一家公司捐款20万元 ,还有一家公司出资16万元,公司老板“打开胃口”,很快募捐到了96万元的项目资金,捐款仍在继续…….
有了这些爱心作后盾,光伏扶贫项目落地生根时机成熟了,王市长喜出望外,她马不停蹄协调安装,做好规划设计,派出质量监督小组跟踪督查,严把工程和材料引进等关口,抓好常规督促,与安装公司签订质量保证书,统一使用国家合格光伏产品,确保万无一失,把惠民实事做实。目前,全村安装的40套容量为3KW的光伏发电设备已交付使用,通过分布式太阳能发电,自发自用,并将结余的电量卖给电网公司,全村112户贫困户每户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从而实现“造血式”扶贫惠民,受益时间可长达20年。
“光伏发电项目一次投入,终身受益。“竹北村支书宋彦军介绍介绍说,这个项目不用占用资源和人力,也无需后期维护,收益稳定无风险,国家在政策上还有支持。目前,分这个村散式光伏发电扶贫项目的收益十分可观。清洁能源产业与扶贫相结合,实现产业式持续稳定增收,光伏发电扶贫项目不仅是扶贫惠农项目,还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农户脱贫致富的新思路,村民们也对生活有了新的憧憬。如今的竹北人,除了有“卖电”和国家补贴的收入外,各式各样的小卖部、小加工、小制作大量涌现。与传统的“输血式扶贫”模式相比,光伏发电扶贫项目被誉为“造血式扶贫”模式,村民们一边享受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带来的收益,一边打开思路,接受新兴事物,开发新产业,摘掉穷乡僻壤的帽子,奔向新生活。
联系电话:025-84737000,联系邮箱:jubao@js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