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探访由中共地下党创办的江苏省黄埭中学——琅琅书声里,红色基因生生不息
2021-03-27 07:53:00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孟 旭  
1
听新闻

三月的春风吹过,走进江苏省黄埭中学,但见金钩河畔,杨柳依依,书声依旧。

金钩河,是黄埭镇西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河。1929年,在中共地下党员沈炳魁等人的争取下,吴县县立中学新设的师范部,由苏州沧浪亭迁址到金钩河畔,定名吴县县立乡村师范。90多年来,学校虽数易其名、历经沧桑,却始终弦歌不辍。

金钩河畔的乡师旧址,如今是一处小巧精致的园林,名为“乡师园”。园内有味之堂、介一亭、孙洵阁……每个名字,都有出处。黄埭中学校长办公室主任鲁衍春说,黄埭中学师生用这样的方式,来纪念和感恩创办这所学校的先辈。

乡师首任校长沈炳魁,字味之。1926年初,大革命的飓风席卷全国,沈炳魁由时任上海大学教授的共产党人恽代英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沈炳魁后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担任国民党苏州市党部宣传委员,兼任吴县临时行政委员会教育委员。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沈炳魁成为一名中共地下党员。

今年90岁高龄的苏州大学原副校长沈雷洪,是沈炳魁次子。沈雷洪说,最能反映父亲思想的代表作品《近百年本国史》,也在乡师创办这一年出版,讲的是从清道光八年到1925年“五卅运动”一百年间的历史。“父亲最擅长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他常对学生说,祖国的土地,一寸都不能丢。”当时年幼的沈雷洪,对这句话印象深刻。

乡师筹建初期,既无校舍,也无经费。黄埭开明绅士钱介一不仅自掏腰包,还出面向黄埭米业工会借资,并以茶捐等形式向社会公开集资。学校建起来之后,他又四处奔走,聘请教员,并邀请了辛亥革命元老李根源担任乡师名誉校长。在他的大力推动下,很多贫寒的农家子弟得以免费入学。介一亭,就是为了感恩他的巨大贡献。除了支持乡师教学活动,钱介一还曾秘密出资,支持学生进步运动。

作为一所由共产党人创办的学校,红色的基因从一开始就奔涌在乡师的血液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乡师师生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据吴县市文史资料《回忆黄埭乡师的有关史料》记载,当时,中共地下党员、乡师美术教师王桢,就曾组织进步学生以“天然诗社”为掩护,创办《导报》《火把》两种油印刊物,为抗日奔走呼喊。1937年,苏州沦陷,乡师停课,一批师生投笔从戎,奔赴抗日战场。

1943年暑假,中共地下党员孙洵等人自筹资金,在乡师旧址盖起20间草房,创办启新中学,以学校为据点,进行抗日教育,培养进步力量。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由沈炳魁筹备,乡师复校,改名为吴县简易师范学校。

定期开展红色教育,这样的传统一直保留到现在。黄埭中学学生李家鹏说,学校每年都会开展“讲红色故事”“诵读红色经典”、红色传奇主题班会等特色活动,让同学们从中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 孟 旭

标签:金钩;黄埭;中学
责编:孔婧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