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崇雁
在苏州,“汤妈妈”几乎家喻户晓,一提到这个名字,大家就会想到公益慈善。无论是爱心义演、社会募捐还是公益活动,你总能看到一个穿着黄马甲的中年“大妈”,素面朝天,步履如飞,你甚至看不清她的脸,但黄马甲上印着的“汤妈妈公益慈善中心”的醒目标识肯定会让你过目不忘。
她就是汤崇雁,苏州“汤妈妈公益慈善中心”的创立者。她热心志愿公益事业已近20年,先后获得江苏省优秀志愿者、江苏好人、第三届“江苏慈善奖”等众多荣誉。和汤崇雁约时间很难,49岁的她不像许多职场女性那样到了可以“歇一歇”的年纪,反而比上班族还忙——
9:00-11:00,旺墩幼儿园义卖。
10:00-12:00,10名志愿者去苏州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整理图书2000册,邮寄到贵州。
12:30到公益园烽火路,参加第四届“苏州慈善奖”专家评审会演讲。
13:00起公园路总会,马甲整理(备注:按企业名单分类)……
想和她说上一两句完整的话,总是被来电和微信语音打断,说的都是有关慈善的事。这么多来电和语音,却没有一个是她先生的。
“也不是没有。”汤崇雁翻到了丈夫的微信,很不好意思地让记者看了她先生的一句抱怨,“just xin lei.”(就是心累。)
原来,汤崇雁的丈夫是一位英国籍工程师,说起他们的婚姻还是一段传奇。上世纪90年代,汤崇雁的爷爷一心想把她嫁给自己老友的孙子,可叛逆的汤崇雁凭借外语专业的优势,通过了考试,“逃婚”前往阿联酋工作,在那里结识了后来的丈夫约翰(John)。
2000年,汤崇雁在英国雅虎网站上与网友组建“野火行动”,开始向国内贫困地区进行捐资助学、扶贫助困。2007年,她毅然带着丈夫和一双儿女回到上海后又在苏州定居。
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公益之路一旦开启,就没有停下的可能。这20年,她为了救助白血病患儿发起了“微信公益”;为了苏州的134位贫困学子,促成爱心结对;为帮助贫困的自闭症、听障儿童家庭筹集学费,搭建亲子互动平台……2015年,“汤妈妈公益慈善中心” “成家”后,又推出了面向贫困地区的“思源安全饮水项目”——通过一只小黄桶的15纳米微粒过滤技术,无需电力就可以让浑水变成干净的直饮水。“汤妈妈”还因此登上了央视。
12点30分,是日程表上的演讲时间,她这次不是为自己,而是为自己的团队争取苏州“最具影响力的慈善组织”。
原定5分钟的评审汇报演讲,专家们听得入了神,汤崇雁讲了半个小时。特别是当听到20年来她个人捐献的善款就有120多万元时,对她知根知底的朋友调侃她是“有钱人哇”。汤崇雁毫不避讳,“没错,那是以前,不过现在我抠了。”
汤崇雁抖落着自己的衣服说,“身上是50元的二手绒衣,脚上是30元的二手皮鞋。”
当初她可是住在黄浦江畔别墅的“阔太太”,可为了山区的孩子,她把自己的戒指等首饰都拿去义卖,就连全家旅游的钱也被她扣下了。
“在儿女们眼中,我是很抠,但省下的钱,可以给山区的孩子再买一个书包或一件羽绒服。”
20年来,受汤崇雁感召加入公益队伍的人越来越多。在苏州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整理捐赠图书的志愿者队伍里,上至67岁的老阿姨,下到20多岁的年轻学子,他们都像汤崇雁一样套上黄马甲,挥汗如雨地搬书、装箱、打包。
“你觉得你的公益能做多久?”
“不知道,不敢停啊。”汤崇雁说她最放不下的就是为“DMD”(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儿童开展的活动,这是一群可能注定要离开我们的孩子。
“昨天,有个妈妈对我说,‘我们是没有朋友圈的,我们的孩子是没有朋友圈的。我们的孩子在外面,人家都是躲着的,我们每周都在期待汤妈妈的安排!就是出去走走,我们都是开心的。’”
说到这,对什么事都嘻嘻哈哈的汤妈妈流泪了,“你没看过那些孩子,虽然和一般小孩很不一样,但你拥抱他,他能感受到,知道你喜欢他、爱他。”
说到这,汤崇雁又哭了。记者 徐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