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中外大咖同台论“智”
2019-10-19 06:4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付奇 丁茜茜  
1
听新闻

  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中外大咖同台论“智”

  拓展新视界,开启新未来

  10月18日,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的2019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开幕。本届大会以“智能新视界 工业新未来”为主题,汇聚国内外院士20人、智能制造领域专家124人、产业领袖168人,参加论坛的企业近万家,中外“大咖”同台论“智”。

  既要抢占制高点,

  也要“沉下心转型”

  发展智能制造、抢占全球未来产业制高点,当前已成为各国共识。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致辞中表示,目前,中国智造已从初期的理念普及、试点示范,进入深化应用、全面推广阶段。他提出,推进智能制造进一步发展,还需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先进适用的智能制造系统;坚持基础优先,建设安全可靠的网络基础设施;坚持标准引领,构建健全适用的标准体系;坚持试点先行,开展系统深入的应用推广。

  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表示,企业生产能力的技术改造和智能升级,不仅解决一线劳动力短缺和人力成本高升问题,更是在根本上提高制造业质量、效率和企业竞争力。新一代智能制造,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预测到2035年,我国各类产品装备将从“数字一代”全面发展为“智能一代”。

  智能制造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国际委员会主席莱因哈特波普拉维看来,未来人类工业发展的目标是“个性化制造”。“要使产业链更加简化,只要方法得当,可以用更简单智慧的方法生产产品。”他认为,需梳理出工业数据新的逻辑和流程,推动现代制造业更加智慧、灵活地发展。

  江苏企业在全球制造业智能化浪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徐工成为“沉下心转型”的代表。“智能化是打造服务型制造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徐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介绍,公司已建立智能工厂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工厂联网关键设备2100余台,接入数据点数近8万个,生产流程从“人机对话”转向“机器对话”。通过给机器装上“工业大脑”,徐工机械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运营成本、产品研制周期、一次交验不合格率等指标大幅下降。

  既要路径可复制,

  也要技术可实现

  在18日下午举行的“智领全球高峰论坛”上,国内外20多位嘉宾围绕工业智能化的“转型战略”“支撑要素”及“使命愿景”展开主题对话。

  有嘉宾提出,发展智能制造首先应避免进入误区。“不能为了智造而智造。”罗克韦尔自动化大中华区总裁石安认为,发展过分同质化的智能制造,会导致新的“产能过剩”。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战略与发展高级副总裁熊宜对此表示赞同,认为真正降本增效、保障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才是发展智能制造的目标。

  “只有路径可复制,才能推动工业智能化的战略转型。”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曹志刚说,工业互联网和“智能+”的深入推进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现实路径。在技术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智能制造经过分阶段、分层级推进,探索可复制移植的模式,为企业变革增值赋能。

  “没有单点自动化,就没有智能化。”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朱兴明解释说,所谓单点自动化,通俗地说,就是通过一套机器代替一个人工。智能化的发展,必须有基础技术的支撑。

  而5G技术的发展,让很多公司重新定位自身在工业转型中的潜能。在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5G制造创新生态联盟秘书长魏应彪看来,推进工业智能化转型,简而言之就是8个字:“在线、协同、进化、重构”。

  既要握指成拳,

  也要借助“外脑”

  本次大会期间还主办10余场主题分论坛和嘉年华活动,涵盖智能制造各细分领域,而“协同发展”成为热门议题。

  “长三角三省一市智能制造发展领先全国、基础相近、需求一致、资源互补,具有协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长三角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发展联盟首任轮值主席徐洪海说。目前,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呈现“四大区域”集聚发展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制造业最发达、智能制造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三省一市智能制造类试点项目数量占全国总量的24%。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薛一平认为,长三角地区未来需在政策机制协同、产业链协同、创新资源协同、人才协同、对外协同等方面着力。

  发展智能制造,除了区域内“握指成拳”,还要借力“外智”“外脑”。此次智能制造大会期间,特别举办了“金砖国家智能制造暨新工业革命伙伴论坛”“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合作发展大会”“中英现代产业合作伙伴关系对话”等活动。

  南京市副市长蒋跃建表示,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南京正全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今年是南京创新名城建设深化提升年、招商突破年,将铆足劲面向全球集聚创新资源、招引创新项目,打造智造高地。

  记者 付奇 见习记者 丁茜茜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