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达芬奇机器人”在外科手术中屡屡显身手,机器人手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不过,最近,南京脑科医院迎来的新成员“ROSA”机器人,则是专门协助医生给人类大脑动手术的,在它的帮助下,精准度和速度远远超过传统手术。这也是江苏引进的首台“ROSA”机器人。
色彩绚丽,脑外科医生叫它“公主”
ROSA是一款多功能机器人,来自法国。英文全称是 (Robot of Surgery Assistant)。和一般机器人硬邦邦的形象不同,ROSA的线条柔和,色彩绚丽,全身“披”着玫红色的彩带,神经外科医生亲切地叫它“ ROSA公主”。这位小公主一点不傲娇,干起活来麻利又漂亮。它的手臂自由灵活,下手“又快又准”。南京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张锐揭秘说,ROSA的机械臂上装有传感设备,能自动追踪患者体位。“它将术前计划软件、导航追踪功能及机器人辅助器械定位和操作系统、高级的可视化功能整合于一体。”ROSA能迅速捕捉定位到患者脑部的病灶,误差在1毫米以内。而在传统手术中,为患者脑部病灶定位有着复杂的流程。医生常常需要在手术台上,用上X、Y现场运算,得出病灶精确的位置。而且每寻找一次,就要调整患者脑部姿势,重新计算。“可以说边动手术边做数学题。”张锐主任笑言。自从ROSA公主“驾到”,精准定位的难题解决了,医生只需要专注于手术本身。“这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比传统手术至少快了一倍。患者的创伤变小了。”
脑部植8根电极,手术缩短至两小时
ROSA来到南京后,已经协助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的专家们动过多台手术。32岁的癫痫患者王女士前几天就在ROSA机器人的辅助下接受了立体定位电极植入手术。张锐主任介绍说,癫痫是俗称的“羊角风”或“羊癫风”,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约30%的药物难治性患者需要通过手术来解除痛苦,王女士就是其中一位。王女士17岁时被诊断患上癫痫,发作时口吐白沫浑身抽搐,随着病程持续,症状越来越严重,到了必须要手术的时候了。电极植入手术就是将电极植入王女士大脑神经元病灶处,调准电波,恢复大脑功能。手术对病灶的精准度要求很高,ROSA大显身手的机会来了。专家通过术前计划软件制定了手术方案,ROSA调用导航追踪和定位锁定王女士脑部的8个病灶。“通过微创手术,8根电极快速植入8个病灶处。”张锐主任说,手术时间缩短至2个小时,而传统手术植入一根电极就要半个小时。“精准、微创、高效,这是ROSA机器人的到来,给脑部手术带来的显著变化。”
辅助帕金森手术,精准度提高10倍
1月3日上午,记者在南京脑科医院手术室直击了ROSA辅助下的帕金森“脑深部电极植入术”。患有帕金森病8年的张先生,起始于肢体的僵直和震颤,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药物已经无法控制他的病情,医生建议手术治疗。
术前经过评估,医生将张先生的相关参数输入电脑,术中,由ROSA辅助定位,手术医生根据ROSA的定位进行手术。据南京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章文斌教授介绍,ROSA辅助下治疗帕金森手术可以极大地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将精准度提高到0.1mm,而对患者而言,手术越精准,术后康复效果就越好,生活质量也将越高。
术中,在ROSA的指引下,医生把刺激电极精准地植入到位于大脑深部只有黄豆粒大小的核团上。“帕金森手术对手术的精准性要求极高,哪怕相差一到两个毫米,效果都不一样,甚至还会出现其他一些损伤神经细胞的危害,所以这种技术就像打靶一样,需要精确地打准病变的中心位置。以前帕金森手术主要是通过框架技术来完成,且这种技术在国内大多数医院仍然在用,它的刻度只有毫米。而ROSA机器人辅助下的帕金森手术,精准度可以提高10倍。”章文斌告诉记者。通讯员 徐晓蓉 记者 孙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