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财政投入为主,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确实不具备条件但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地区,开展课后服务可采用政府财政补助和学生支持、家长合理分担运行成本的做法,坚持公益导向,不得营利。”
为解决学校放学早、孩子没人接的“三点半难题”,2017年以来,南京等地推出“弹性离校”试点。这一政策一经推出,立即得到家长的热烈欢迎,也得到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很快就走向全国。然而,由于最初的“弹性离校”实行完全免费制,所需经费主要源自政府财政补贴,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首先是公平问题,财政的钱是大家的,给“课后服务班”补贴,对不需要这种班的家庭来说,则有失公平。更重要的是,很多地方给不起财政补贴,即便给也非常有限。学校老师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后,还要加班带“课后服务班”,所得收入又很少,这就大大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因而尽管教育部门再三推动,但校方积极性还是不高,有的甚至给家长施加压力,让家长签字表示自己能接送小孩,家长虽然有意见但也是敢怒不敢言。
实际上,对大部分家长来说,如果学校真能办好“课后服务班”,适当收点费,也是乐意的。因为没有这个班,家长或者自己去接,这边正上着班那边就得考虑孩子接送问题,严重影响工作;或者请保姆接送,花钱倒是其次,问题是保姆的流动性很大,有的家庭一年内少则换两三个、多则换十来个保姆,而且安全问题让人担心;或者是送到托管班,以目前南京的行情看,托管班一个月的费用在1500元左右,而且托管班的老师大部分由在校或待业大学生、退休教师等人员担任。因此,只要“弹性离校”班收费合理、使用规范、公开透明,即便每个月交一点钱,多数家长也是愿意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很多地方还是特别强调“免费举办”呢?这里面就有个能不能实事求是、能不能担当问题。前些年,中小学乱收费现象比较严重,“乱收费”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结果“学校收费”就成了一个唯恐避之不及的“敏感地带”,以至于即便是一些正常的、应该收的费用,一些地方也因为担心被投诉而宁愿不作为。实际上,“乱收费”严重的时候,严打“乱收费”,这是实事求是、是一种担当;现在这股风气被压制住了,该收的费用敢于收、该办的事情敢于办、该推进的改革敢于推进、该调整的制度敢于调整,这也是一种是实事求是,也是一种值得倡导的敢担当、真担当。
前段时间,央视新闻还报道了这样一件事:因为“怕出事”,河南某地规定,中小学生中午吃饭得自己解决,于是乎,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到学校周边的“午托班”,以至于小区里面“托班”成风,小区业主与托管班势同水火。其实,如果能够实事求是一点、多担当一些,由学校提供午餐,让教师帮忙看管孩子,“午托班”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弹性离校”问题如此,“午托班”问题如此,其他问题也是这样,只要实事求是、敢于担当,再大的问题也能得到解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江苏有关部门能够及时调整政策,让收费问题更加理性、科学、合理,更加符合实际,有助于让“弹性离校”走得远、走得好,这种实事求是、敢于担当的作风,值得肯定。
记者 魏晓敏 刘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