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唱片式微的年代,台湾老牌音乐公司福茂唱片最近却一反常态高调推出了一位来自南京的唱作新人王笠人。这位出生在南京的90后姑娘,既没“铁肺”,也不是“大嗓门”,却凭着浅唱低吟的疗愈性,被福茂一眼相中。
“歌手,以前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职业,现在借助各种社交平台,唱歌已经全民化了,会飙高音只能说明你先天条件不错,要让听众记住你,你的歌必须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比起红这件事,王笠人更想做忠于内心的品质音乐,在她看来,打动自己的音乐才能打动听众,也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
王笠人首张同名全创作专辑《王笠人》中,1993年出生的王笠人承包了所有11首歌曲的词、曲、演唱。在这位“90后”的音乐世界里,不见哗众取宠的元素,也没有刻意标榜个性和另类,相反她吟唱的都是自己的日常生活和真实状态。
“好的音乐不是往高深处钻,也不是刻意雕琢,相反它很简单,也很生活化。”王笠人坦言自己的创作灵感都来自于生活,有自己亲历的故事,有被电影情节击中的瞬间冲动……这些具象的事件,最终以“我”的视角和态度在作品中呈现出来。
比如,《外公的口琴》讲述了热爱音乐的外公的故事。王笠人是个十足的“乐器控”,从钢琴、二胡、吉他、架子鼓到古筝,可以弹奏十多种乐器。每次问妈妈,为什么自己这么爱乐器,妈妈总会给出一个相同的答案:或许是遗传你外公吧,他口琴吹得很棒。这粒“种子”埋在她心里多年后终于发了芽,她转换成母亲的视角,唱出了她从未见过的外公的模样:回想起他演奏时的每一个神情,每个情绪都有背景,原来爸爸的故事在琴声里,在我心里……
到目前为此,王笠人已创作了100多首歌曲,包括被张杰选为年度演唱会首播主打歌曲的《我想》,以及让她从幕后创作人走上歌手之路的《如果我们再相遇》。很多人好奇,小小年纪的王笠人为何拥有如此旺盛的创作力?她坦言可能与她的成长经历有关:3岁开始上寄宿幼儿园,11岁独自赴英伦求学,14岁辗转澳大利亚墨尔本……当同龄孩子还在父母宠溺中时,她已开始独立面对周遭的一切。漂洋过海,却并没疏远她与家人的距离,“我每天都会写一封中文邮件,写好了信就把它们放在草稿箱里,第二天妈妈上线后再给我反馈,我们母女俩共用一个邮箱好多年。”这些从未寄出的电子邮件足有上千封,它们是亲情搭建的渠道,也在无形中培养了王笠人记录生活的习惯。
当一些年轻歌手用嘶喊和炫技唱法去博人眼球时,王笠人坚持用温暖而浑厚的声线浅唱低吟,将自己认知的世界娓娓道来。音乐选秀成为潮流之后,一个没有经过任何包装的新人,想要通过最朴素的方式成为歌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当别人把王笠人分享在社交媒体的原创歌曲推荐给音乐圈时,一位业内人士惊喜地说:“这不就是我在网上听到过的那个磁性的声音吗?”说这话的人正是福茂唱片的老板,他很快决定签下当时还是一张白纸的王笠人。在多元的评判标准里,王笠人单纯地用音乐性赢得了认可。
王笠人首张同名全创作专辑《王笠人》整整打磨了三年。作为福茂唱片力捧的疗愈系唱作人,王笠人最希望的还是自己的歌能带给别人正能量。“不管再坚强的人,都有孤独的一面。我身处异国他乡时,很多歌曲疗愈了我,今天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歌,带给都市人舒适的光亮。”
记者 陈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