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赖声川: 让舞台上下不再疏离
2018-12-07 07:4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吴雨阳  
1
听新闻

  一头粗犷的长发,配合着圆圈胡、八字眉和黑框眼镜,被誉为“亚洲剧场之翘楚”的赖声川导演有一副格外惹人注目的外表。12月5日,赖声川戏剧研究中心在南京艺术学院正式揭牌成立。面对数百名师生,赖声川以《关于红色的天空》主题演讲开启了他受聘南艺教授后的第一节课。一口“台湾腔”,从容不迫地与听众分享着他眼中的戏剧创作,将新颖而富有吸引力的思绪娓娓道来。

  其中,赖声川讲的一个小故事深深拨动了听众的心弦。30多年前,正在美国留学的赖声川到旧金山一家剧院看戏,午夜最后一场现代喜剧让他寒意阵阵。他回忆道,“演员们卖弄着种种流行的噱头,观众们则喝啤酒,讲笑话,对着剧情发出无聊的哄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真正“入戏”的人,赖声川敏锐地发现,当莎士比亚等大师的杰作力透时空,在当代社会闪耀光辉的时候,现代戏剧却因为无法触动观众的心灵,丧失了作为艺术的纯粹,沦为死板生硬的调笑。“一直以来追求的‘剧场’到底是什么?我反复询问自己却找不到答案,就像一个押上了所有筹码却最终失败的人,感到非常沮丧。”台上与台下的疏离,使赖声川对戏剧的意义产生了怀疑和迷茫,陷入了思想的低潮期。

  柳暗花明又一村,对赖声川来说,思维的转机出现在1982年的夏天。当时,他受戏剧作家、同时也是他学习戏剧过程中最重要的老师雪云史卓克的邀请来到荷兰阿姆斯特丹工作剧团,领略到“集体即兴创作”方法的奇妙。在集体即兴创作中,导演不再统领全局、指定戏剧细节,而是化作戏剧外的第三者,观察情节变化的同时不断给予演员刺激,让戏剧充分结合演员的个性化特征,在一定的框架里自由发展出更多的可能。

  相对灵活的创作机制,刺激着演员去挖掘心灵更深层的内容,呈现出完全异样的戏剧效果。赖声川第一次看到,戏剧还可以这么演:用一排厕所,讲一个公共厕所管理员的人生;三个演员面向唯一的医生观众,用90分钟演完癌症病人生命凋零的过程,他们的演出甚至推动了公共医疗措施的进步。坐在阿市中心公园容纳800多人的帐篷剧场中,虽然一句荷兰语都听不懂,但赖声川真切地感觉到,饱含人文关怀的现代戏剧,正在让观众与剧情一起呼吸。“用一个无足轻重的平凡个体演出生命的尊严和感动,这种表演所蕴含的感染力避免了观众迷失在浅层和表面,而是能与演员一起体悟真实的温情和伤感,喜悦和悲伤……戏剧的生命力正来自从一己的关怀与体验出发,最后凝聚成一整个社会的集体关怀。”

  两年后,赖声川创立舞台剧剧团“表演工作坊”,探索研究集体即兴创作方法。

  面对着南京艺术学院数百名师生,他还展示了一幅珍贵的旧照。照片上是桌椅凌乱的排演场,1994年舞台剧《红色的天空》的参演者们正在休息,纷纷对着镜头露出轻松自然的微笑。金士杰、陈立美、李立群、陶传正、丁乃筝……三十年之后,他们有的成为老戏骨,有的做了摄影家,其中很多人的名字响彻华语影坛。而当时,这群年轻人只是遵循赖声川的“指导”打磨演出,即兴、修正、即兴、再修正……因为戏剧,人们相聚,一起哭泣、一起欢笑、一起思考,留下了无数值得怀念的老故事。

  据悉,12月15日至16日,近三十年来极少演出的《红色的天空》将由南京艺术学院影视学院表演专业的学生搬上江苏大剧院的舞台,这群20岁不到的大学生,即将体验养老院里垂死老人们的心路历程,讲述生命、衰老与死亡的话题。该剧的艺术指导由赖声川亲自担任。他说,自己专属的“上剧场”中,招聘来的演员有70%来自南艺,这些优秀的年轻戏剧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刘伟冬表示,研究中心接下来将给南艺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艺术实践。“为了让师生更多地参与实践、了解社会,中心会请赖声川先生指导排演本校师生的戏,同时为学生去赖声川专属‘上剧场’实地参与戏剧制作和演出创造更多机会。” 记者 吴雨阳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