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晚,江苏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大型舞台剧《筝叙听筝堂》在南京艺术学院实验剧场上演。《筝叙》的项目主持人任洁,是南艺青年教师,也是中国首位“金钟奖”及“文华奖”的三次金奖得主。一直作为古筝演奏家的任洁,本次实现了身份转换,首次以总编剧、总导演及制作人身份,对古筝音乐剧《筝叙》全程进行策划、创作与制作,展现了江苏民乐界的又一次锐意创新。
“古筝自诞生之际就被赋予了一种 ‘道器合一’ 的文化底蕴,用舞台剧这样的呈现方式,是希望观众能在轻松读懂古筝历史的过程中,通过古筝这件乐器,以器映道,找到解读中国文化的独特方式。”任洁这样解释策划此次古筝舞台剧的初衷。
说起这部剧的创作缘由,任洁说,魏晋给南京留下了许多文化印记,乌衣巷内的“听筝堂”、传统曲牌《桓伊筝》……这些文化遗产本应如“高山流水”一样闻名,但却鲜为人知。“此次全新的舞台呈现形式正是希望让更多人知道,古筝在魏晋时期、在古都南京有一个成熟和辉煌的发展,对魏晋风貌和风骨有一个接触和了解,对古筝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敬意。”
作为中国首部古筝音乐剧,《筝叙》共分七幕,突出展现一个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魏晋的人物与故事,用筝乐描绘魏晋时期发生在古都建康城内乌衣巷口、听筝堂内的音乐传奇,塑造出江左梅郎桓伊、风流宰相谢安、魏晋名士王羲之等音乐人物形象。
古筝的现代演绎,会有哪些创新?《筝叙》将古筝演奏的多种形式进行了深度挖掘,结合了古筝独奏、古筝重奏、古筝与乐队、筝歌等众多表演形式。同时,该剧还采用国际流行的音乐剧语汇和舞台呈现手段,融合民族音乐演奏、交响乐演奏、舞台戏剧、行为艺术、中国书法、中国水墨画等多种艺术门类,是一次民族音乐形态的深度表达和先锋探索。
多年来,作为著名青年古筝演奏家,任洁的艺术之路总是与创新为伴。这一次,为了能让观众沉浸式地感受到魏晋时期的诗意风华,《筝叙》把古筝和诗、书、画、印、史、赋、乐不同的门类艺术进行跨界结合和对话交流,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让观众对于魏晋风貌获得全方位的了解。
任洁坦言,《筝叙》中的很多细节都倾注了自己对古筝的理解与热爱。剧场门口演奏者扮成陶俑演奏的灵感,来自于任洁在博物馆看到的乐俑形象,希望给观众营造一种传统文化及传统音乐无时不在的氛围。舞台上的八面屏风营造出八种不同场景,尽可能地为观众还原魏晋时期的景象。剧中每一幕都采用一句话引出,并用最简短的语言传达核心主题,表演过程中还不时地穿插引自古籍的原文。任洁说,“这样的呈现形式是为了让不同层次的观众,根据自身的兴趣找到走近《筝叙》的方式,搭建起演奏者、创作者和观众情感沟通的桥梁。”
实习生 沈佳暄
记者 顾星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