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水,延绵流淌,千年不息。
横贯泰州的古运盐河,系西汉文景年间吴王刘濞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当时开挖这条运河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运盐,所以又被称之为运盐河。起初时,因和广陵古邗沟相连,亦称邗沟。后为区别夫差所挖邗沟,称为邗沟支道、吴王沟或茱萸沟。夫差所挖邗沟,就是大运河最早的一段河道。隋代京杭大运河开通后,古运盐河连接上了这条大动脉。
千百年来,这条古运盐河哺育了两岸百姓,也成就了大运河文化带泰州段的“西来一水绕城流,远客千帆次第收”的兴盛和繁华,被泰州人民亲切地唤着“母亲河”。
这是一条古海陵的经济命脉,这是一处造福泰州城的源头活水。
随着隋朝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古运盐河通向了这条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动脉:从此泰州与“大运河文化”有了难以割舍的亲密接触。
从唐至清1000多年间,全国财政有30%至50%的盐税征自泰州运盐河,所谓“天下盐赋,两淮居半”。宋元以来,泰州所辖盐场居两淮盐场首位;南宋时,泰州盐仓创下了一年流转1.2亿斤的全国纪录,因此有“两淮盐税,泰州居半”之说。这条运河不但成就了古海陵在南唐时期升格为泰州,而且对国家财政甚至国家稳定举足轻重。
一段运盐河,半部泰州史。水“卤”交融的盐税文化,绚烂了千年时空,更是滋养了泰州的绵绵文脉,为泰州留下了“州建南唐,文昌北宋”的辉煌。
千百年来,吕夷简、晏殊、范仲淹、韩琦、富弼、岳飞、文天祥、王艮、施耐庵、柳敬亭、郑板桥、吴嘉纪……他们在运盐河畔留下了许多足迹,也留下诸多名篇诗作。
如今,运盐河静静地从泰州新老城区的交汇处流过。昔日运盐河上的繁华,已被沿河万达广场和三水湾街区霓虹灯下的喧嚣所代替。而古运盐河文化公园、林则徐税碑亭、葫芦岛……则像一颗颗珍珠,镶嵌在这条运河项链上。
如何进一步挖掘境内古运盐河文化底蕴,为千年运河留下泰州烙印、交出泰州答卷?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8+3”总体布局,省有关规划对泰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定位是“依托大运河支线老通扬运河形成的盐税文化与江淮交融水城文化的集中展示区”,包含古城护城河展示带、运河姜堰区段展示带等2个集中展示带,以及14个特色展示点。泰州市初步编制了《泰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排出重点目标任务,将努力把古运盐河打造成生态的河、文化的河、繁华的河、惠民的河。
省社科院院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院长夏锦文认为,泰州可以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谋划推进古运盐河文化带建设,为千年运河留下泰州烙印、贡献泰州力量。坚持系统化思维,将古运盐河文化带建设与文化、旅游、城市建设、区域发展等有机结合,统筹推进经济、生态、文化和水、岸、城两个“三位一体”建设,加快建设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效益的经济长廊。把古运盐河建设成为泰州高质量发展的幸福河,把泰州建设成为大运河文化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顾介铸 张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