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惠若琪对面,如果你不了解她的经历,很难把这位南京师范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在读博士、90后美女与女排精神、为国争光这个厚重话题联系起来。两年前,正是她带领中国女排勇夺里约奥运会冠军,让无数国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中国女排,是一支令人肃然起敬的团队,她们铸就的勤学苦练、顽强拼搏、甘于奉献、为国争光的女排精神鼓舞了几代人奋力拼搏、开拓进取。不过,了解惠若琪曲折排球职业生涯的人并不多,尤其是为了帮助中国女排重返辉煌经历的两次心脏手术。
惠若琪10岁才开始接触排球,但对排球的热爱和笨鸟先飞般的努力,让她在16岁就入选了国家队。梦想总是与磨难相伴随,而正是在一次次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惠若琪深切感受到了作为中国女排一员的荣耀,领悟到为国争光的意义。2015年出征世界杯前夕,惠若琪被查出心脏有问题。医生对她说,如果不进行手术,排球职业生涯将就此结束。“排球是我无法割舍的梦想,听到医生建议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做手术。”送走队友的第二天,惠若琪就进了医院。“手术治疗是从大腿穿一条管子,一点点一点点伸到心脏的位置,然后烧掉一点点心肌。”在手术过程中,惠若琪昏了过去,靠电击才抢救过来。第一次做心脏手术就在死亡线上走了一遭,惠若琪回忆此事至今仍感到后怕。
手术康复后,惠若琪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球队。然而,在复查时,她的心脏再次出现问题。“经历过第一次手术后,没有人愿意再做第二次,太恐怖了!看到检查结果时,我几乎崩溃了。”当时的惠若琪已是中国女排队长,放弃第二次手术,就意味着放弃和中国女排一起再创辉煌的梦想。距离里约奥运会开幕只剩下6个月时间了,一边是难以割舍的梦想,一边是不堪回首的痛苦经历,惠若琪迷茫了。她找到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郎指导充满期待地对她说:“我们的队伍需要你!”正是郎平的这句话,让惠若琪决定冒险接受第二次心脏手术。“国家队需要我,我要再拼一回!”
让惠若琪高兴的是,第二次手术比较顺利,手术结束两个月后,她再次回到了国家队,四个月之后,她和队友一起站上了里约奥运赛场。医生叮嘱惠若琪不能大声叫喊,然而,身为队长的惠若琪在赛场上需要用呐喊来释放自己的情绪、为队友加油鼓劲,上了赛场的她已顾不上医生的叮嘱。特别是在决赛中,球队每得一分,惠若琪都尽情地呐喊。母亲许雪媛说,看到小惠得分既高兴又担心,就怕她倒在地上再也起不来了。当扣球拿下最后一分、帮助中国女排夺冠时,惠若琪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掩面而泣。“如果没有经历过失败后的重新奋起,如果没有历经千辛万苦、甚至在死亡边缘徘徊后重新站上球场,你很难理解我为什么会这样痛哭。这么多年能坚持下来,最大的信念是来自对梦想的坚持和对自己团队的热爱,而我们这个团队正是不断创造辉煌、为国争光、能牵动每一位中国人神经和灵魂的中国女排。”
“虽然金牌不是唯一,但只要穿着国家队队服站在赛场上,民族自豪感和为国争光的意识就会油然而生。”回忆起在中国女排的日日夜夜,惠若琪充满留恋。“赛前升国旗、奏国歌是比赛最具仪式感的时刻,也最能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怀。每次赛前播放国歌时,我们都会手拉着手。”2015年,中国女排在香港比赛训练时,突然误播国歌,女排姑娘们立即停止训练,肃立行注目礼。“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也是平时潜移默化的结果。”
里约奥运会之后,惠若琪带领江苏女排接连夺得联赛冠军和第十三届全运会冠军,今年2月,她正式退役。退役后,惠若琪并没有退出体育圈,相反,她借用自己的人气让体育影响更多的人。目前惠若琪投入最多精力的除了学业之外,就是“惠基金”,这个基金是她用奥运冠军奖金成立的公益基金。
如何用体育去影响更多的人,是惠若琪设立“惠基金”的初衷。去年10月,惠若琪带领“惠基金”的志愿者们到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山村小学支教。在人们眼里,边远山村小学最缺文化课老师,然而,惠若琪却选择了体育课。“在人们看来,山村小孩天天运动,最不缺体育,其实,体育不仅仅是运动,更是一种教育手段。”
在那段支教时间里,惠若琪手把手教孩子们打排球,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并组织了一次体育比赛。在比赛时,孩子们的情绪慢慢被调动起来,一开始只是一两个小声地喊“克力西”(加油),后来大家一个跟一个,都大声喊出了“克力西”。在短短几天时间里,体育让孩子们的内心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让惠若琪更加坚定信心:“体育使人勇敢,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我希望他们在以后遇到困难时记住今天的呐喊,更加自信、勇敢地面对社会。”今年,“惠基金”的“高原雏鹰运动会”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9月初,惠若琪应邀至南京师范大学强化培养学院,与2018级新生面对面互动交流。身为奥运冠军、球迷新偶像,惠若琪追逐排球梦想的经历很快与刚刚开启梦想之旅的大学新生产生共鸣。惠若琪说:“每次参加这样的活动,人们肯定会和我说起女排精神和蕴含其中的爱国情怀,这也是我最感同身受的话题,因为我亲身经历过,最能体会到什么是爱国,明白祖国对一个公民的意义。”
记者 林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