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人们,为什么还要听过去了几百年的音乐?”
“当今的孩子究竟该怎样练琴?”
程晔,江苏省演艺集团交响乐团常任指挥。为了让更多人能听懂古典音乐,程晔常常向人们耐心解释这些问题。
指挥到底是干什么的?程晔经常面对这样的问题。
1981年出生的程晔有着非常优秀的音乐履历。200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又以满分成绩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获得硕士及最高演奏家文凭。如今,他是江苏演艺集团交响乐团常任指挥。江苏近年来三部原创歌剧《运之河》《郑和》《鉴真东渡》都是程晔指挥的作品。
音乐会上,在一些比较艰深或比较现代的作品演奏前,程晔总会向到场的听众做一些引导。说到音乐普及,他建议从零岁开始培养孩子的兴趣,“在美国,连给婴儿看的动画视频都是古典名曲配乐的,我觉得这非常有效,也非常科学,时间长了,你的耳朵就会欣赏什么是好东西了。”
几乎所有著名的器乐家,童年时都有一个跟在后面逼迫他们的父母。但是程晔却不主张从小打骂式的学习法,他说:“郎朗、李云迪只是个例,不是谁都可以‘打出来’的。”
艺术普及,让孩子从小学习一门乐器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是在程晔看来,家长过度“急躁”和“功利”的心态不可取。“我从小是在一个很宽松的环境下学琴,我始终觉得,音乐的普及是潜移默化的。弹不好就打骂,反而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程晔出生在医生世家,3岁学钢琴,他的启蒙老师正是他的祖父。“那时候没有考级、没有考学加分,学琴是因为我家人都是音乐爱好者,让我学音乐是为了陶冶情操。”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没有现在这么多的音乐媒体,定格在程晔脑海里的画面是:他永远抱着个录音机,里面放着各处搜集来的古典音乐的磁带,而他听的最多的就是贝多芬。
音乐就像一枚种子,只要能种入心田就能生根发芽。他建议中国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多看多听古典艺术,同时多听各个门类的音乐,不要学钢琴就听钢琴,学小提琴就听小提琴,交响乐、室内乐,各种乐器都要听,有可能的话接触一点别的艺术形式,比如绘画、建筑等。
程晔认为,真正的音乐普及教育,是完全从人的内心建立起对音乐、艺术、人文的热爱和关怀,让它们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使得个人的品位、品德、言行由内而外地提高。
相对于流行音乐来说,古典音乐就跟它的名字一样,因为“严肃”而让人觉得有点距离。“通俗音乐和古典音乐好比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区别。”在程晔看来,古典音乐是殿堂文化,内涵丰富,境界深远,对于欣赏者来说,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高雅品位。
德国是古典音乐的大国。曾在德国留学的程晔说,德国也面临着古典音乐观众流失的现状,古典音乐会听众80%以上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更热衷于流行文化,这一点全世界都一样。但是德国人对于古典艺术的敬畏是需要我们学习的。比如,在保持音乐会的绝对安静这方面,德国有极强的监督机制,如果观众迟到是绝不可能在乐曲演奏过程中进入音乐厅的,一旦手机铃声响起,一定会被取消欣赏音乐会的资格。“这些细节我国和德国的差距还很大。”程晔说。
本报记者 陈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