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镇江教育局:办好“适合的教育” 推动教育事业新发展
2018-07-19 07:3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刘元良  
1
听新闻

  “适合的教育”是教育本性所决定的内在要求。在教育深度转型的今天,“适合的教育”根本目标就是要做适应教育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双重规律的教育,做适应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双重路径的教育,做适应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双重选择的教育。

  开启“适合的教育” 把握三个特征

  准确把握多元化、多样性的需求特征。就社会需求的多样性而言,教育越来越向整个社会和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延伸,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盼着走出校园,拥有更多的学习实践场所;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也盼着再走进课堂,拥有更多“充电再学习”的机会。“一内一外”两种教育需求,要求我们不能固守学校的“一亩三分地”,而要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下,从校内教育向校外教育拓展,从学校教育向社会教育拓展。

  准确把握国际化、信息化的环境特征。从教育发展整体趋势看,开放共享、信息技术融合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大势,成为全球教育的共识和行动。我们不能“关起门来自说自话”,而要在托住底盘、实现“有学上”的基础上,在教育信息化舞台上更大胆地乘风逐浪,在教育国际化坐标上更坚定地“扛旗造峰”,努力实现“上好学”。

  准确把握均衡化、优质化的质量特征。镇江所有辖市区全部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3个辖市区跻身省首批17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县(市、区)。但是,站在高位均衡的角度,立足百姓更高层次的需求,我们还要进一步妥善处理好优质与均衡的关系,加快建立更灵活的办学体系、更畅通的办学渠道,努力搭建适应不同教育选择的“立交桥”。

  发展“适合的教育” 统筹兼顾四方面

  重点突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努力创造更加适合的条件。就宏观指标而言,以最新发布的苏南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十三五”规划为依据,与苏南5市同步达标,这是镇江办好“适合的教育”的基本要求。就内在要求而言,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不仅要着力推进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更要构建现代化的治理体系、评价体系、课程体系和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关键是要把人的成长放在重要位置,最终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这才是办好“适合的教育”的根本追求。

  重点突出队伍建设与教育治理体系的改革,努力创新更加适合的管理。在规范办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现代学校治理体系,推进校长管理、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深度延伸。在规范从教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法治型、服务型、专业型队伍建设,推进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向文化育人的深度转型。特别是借助校长职级制改革和教师县管校聘改革,重点建设好校长、教师这两支专业队伍。尤其要突出办好农村学校,用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长得高”,让农村孩子享受真正的优质教育。

  重点突出核心素养培养的指向,努力建构更加适合的课程。从深化课改层面讲,要不断完善学科课程体系,努力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学科全覆盖,重点突出对德育课程的渗透。从核心素养本身层面讲,要努力构建校本课程体系,重点突出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将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与学业能力提升有机结合。总之,就是要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成为教育“过日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重点突出教育民生服务的优化,努力创设更加适合的氛围。一是以更优化的布局调整,切实提升教育供给力。加快实施市区8校联动项目,加快本市名校办分校和集团化办学进程,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存量的整合与释放;要深入社会、融入社会、发动社会,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探索更多的办学机制。二是以更具体的民生建设,切实提升教育幸福感。三是以更贴心的服务理念,切实提升教育满意度。要科学制定发展性的政策保障,特别是要持续推进校地融合、教企融合,充分发挥教育对社会精神和文化的引领作用,让教育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 刘元良

  (作者系镇江市教育局局长)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