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郑和下西洋613周年纪念日,7月11日,全国政协委员、南大历史系博导贺云翱等文博大咖齐聚南京牛首山,围绕“海上丝绸之路遗迹与牛首山”主题,从海上丝绸之路视野下的“郑和下西洋”,到郑和与牛首山的关联,精彩讲述海上丝绸之路南京故事。
全国政协委员贺云翱领衔主讲
学术研讨会在风景如画的牛首山佛顶宫内召开,大会由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和江宁区文广局联合举办,以“海上丝绸之路”遗迹与牛首山为主题,邀请了南大贺云翱教授以及南京师范大学文博系博导王志高、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南京博物院等高校、文保、文博单位的约30位专家学者。“过去我们对牛首山的认识,只是把它看成是一座佛教的山、一座文化的山、一座旅游的山、一座生态的山,今天我们发现它具有了一种新的意义,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作为大会主持,贺云翱教授首先就“山(牛首山)—人(郑和)—海(海上丝绸之路)”间的关系与专家、学者进行了探讨。
他表示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提出“海丝遗迹与牛首山”这个话题,南京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文化底蕴丰富,特别在明代,郑和下西洋,将“海上丝绸之路”推向了发展顶峰;当时的南京首次作为全国性统一政权的都城,在这番推动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当时郑和下西洋的策源地和出发地。而牛首山正是郑和的长眠之地,具有巨大的历史研究价值,其中的文化遗址,包括佛窟寺、广缘寺、弘觉寺以及承恩寺,都与郑和存在着联系。
郑和与这座山的密切联系
以“郑和与牛首山的关系”为题,王志高教授为大家讲述另一篇章。王教授介绍,永宣年间,郑和在南京的活动颇多,而涉及牛首山者,目前所知有两条,皆与佛窟寺有关。
据《大明故僧录司右阐教非幻大禅师塔铭》记载,郑和曾捐助过佛窟寺,当时郑和很可能是受到宣宗的责难,才跑到牛首山散心求解,并有了捐赠佛窟寺。此外,郑和的坟寺就是牛首山的广缘寺,对于广缘寺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工作,正积极推进。他表示,平时尚不被关注的明初弘觉寺与承恩寺、与郑和,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牛首山要打造郑和文化园
“近年来,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围绕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供奉,重点打造了以佛顶宫、佛顶塔、佛顶寺等为代表的核心建筑,并同步启动了辖区内郑和墓、岳飞抗金故垒、李瑞清墓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牛首山文化旅游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牛首山的快速发展,牛首山始终坚持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大景区整体规划发展有机结合,未来将围绕郑和墓、洪保墓等现有‘海上丝绸之路’遗迹,通过不断挖掘郑和文化内涵,将传统史料展陈与虚拟现实技术有机结合,努力打造集爱国教育、传统文化传承、航海知识科普于一体的郑和文化园。”
郑和墓被列入南京“海丝”首批申遗点
据悉,明初七下西洋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与牛首山有颇多渊源,其中作为下西洋使团核心领导成员的郑和、王景弘、洪保、杨庆、罗智等明代宦官的墓葬及坟寺都在牛首山及其周围。据江宁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介绍,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内的郑和墓和洪保墓,已同龙江船厂、浡泥国王墓一起被列为南京市“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首批申遗点,这也为进一步保护、开发郑和墓及洪保墓,提供了重要机遇。
实习生 陈静 爱南京南京晨报记者 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