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如约而至。“无高考,不青春”,全国975万年轻学子步入高考考场,为梦想和明天奋力书写。
高考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一个考生走进考场,身后背负的是无数双牵挂期盼的眼睛。从誓师大会的鸡血到万人送考的热泪,从满街旗袍祝愿“旗开得胜”,到安保绿色通道、警车“招手即停”……年复一年,家长、学校和各行各业已习惯于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支持和祝福。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今年对衡水二中、毛坦厂中学等常被批判的“高考工厂”现象,媒体和公众都保持了理性的评价,普遍给予宽容和理解。这种理解,不仅是对教育资源匮乏地区孩子“华山一条路”扭转命运困境的祝福,更是对全社会奋斗拼搏精神的尊重。
高考作为人生的一场重大考验,本身就是青年学生要普遍接受的奋斗“洗礼”。比之过去,现在的高考录取率虽然大大增加,但能够进入顶尖学府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总是少数。无论成功与否,依然有这么多的孩子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这本身就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力量。
当然,重视奋斗的力量,并非意味着认可“一考定终身”的宿命论。与结果相比,奋斗的过程更具价值。在个人选择多元化、社会分工不断创新迭代的新时代,不同的人生选择,有着不一样的风景。
除了高考,人生的重要节点还有很多。很多人在高考之后才发现,高考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与其说高考是成功的“旋转门”,不如说高考是成长的“成人礼”。高考是暂时的,而奋斗是永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