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一种文化供给新形态,正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
2018-06-07 07:5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徐宁  
1
听新闻

  江苏是戏曲大省,长久以来,专业院团“送戏下乡”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常选项”。但记者观察发现,这两年,各地的文化舞台上,“送戏下乡”更加精致有特色了,同时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更多了,昔日台下看客变成了今日台上主角。这种具有很强地域性、颇受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供给新形态,正越来越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城乡基层延伸。

  文化共享,群众“上台”

  台上,鼓乐喧天,身影婀娜;台下,聚精会神,掌声不断……5月31日下午,近千名南通市居民聚集在港闸区“高迪晶城”社区“群乐汇大舞台”下,欣赏一场高品质的文艺演出。“年轻时就爱看戏,平时常在家里哼哼,没想到老了还能上台露露脸……”一位大爷笑着说。

  “舞台上并不是某个专业院团的表演,从策划、编排、主持全都是社区居民唱主角。”港闸区文体新局杜晓春副局长自豪地对记者介绍说。目前,全区所有街道已建起了13个“群乐汇大舞台”,成为港闸区规模最大、受益人数最多的公共文化服务载体。在这个舞台上,居民不再是台下的“看客”,而是台上的“主演”,从台下走到台上,他们的文化激情和活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5月21日,宜兴飘起了细雨,但屺亭街道东郊花园二期广场上依旧人头攒动。来自万石镇后洪村、南漕村、万善社区等10个单位的120名文化志愿者,冒雨表演了舞蹈《鲜花的祝福》、小品《合作三赢》、快板《万石千帆——激流勇进新时代》等精彩节目,赢得了现场近500名观众热烈的掌声。

  据了解,这个名为“文明之光耀陶都文化服务新行动”的活动,通过邀请一个镇的文化志愿者为另一个镇的居民进行文艺表演,来充分调动群众为群众服务的热情和基层文化活力。宜兴市文广新局文艺科科长丁建惠告诉记者,其实早在1999年宜兴就推出了“荆溪之夏”系列广场文艺活动,搭建起草根文艺“大舞台”,今天的“文化服务新行动”就是“荆溪之夏”的“升级版”。到目前为止,这项行动累计举办演出800余场次,足迹踏遍全市各镇、园区、街道。

  专家支招,“草根”不“草率”

  群众“大舞台”尽管都是草根编、草根演,但并不意味着节目质量打折扣,各地纷纷邀请专家参与、专业指导,大舞台的表演水准越来越高,草根明星、知名票友频现,有的还登上专业舞台,走向全国。

  以无锡市梁溪区尚湖镇为例,为了满足当地群众热爱锡剧的文化需求,尚湖镇推出了以比赛为活动样式的“尚湖百姓戏曲大舞台”,为群众提供了上台参与表演的机会。“但是要想让台下的观众叫好,台上的演员得有真本领才行。”常熟市文广新局社会文化艺术科毛玉芬科长说。“大舞台”特邀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倪同芳作为指导嘉宾,每次比赛现场都有专业评委为演员打分,尚湖镇还出台特色文化创作激励机制,对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的作品和年度创作成绩突出的个人进行奖励。

  事实上,随着各地扶持政策出台,地方文化大舞台越来越向专业化靠拢。《暨阳戏台》是由江阴市一档纯票友出演的以锡剧为主、兼顾其他剧种的电视栏目。为了达到播出级别,当地文化部门特别邀请专家作为艺术顾问对票友的表演进行指导,并对表演内容进行“三审校验”。有了专家援手,票友的表演水准和专业度大幅提升,草根明星不断涌现。从盐城“百姓星光大舞台”走出的乡村明星纷纷登上了央视舞台,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乡土艺术家。

  “大舞台+”,盘活当地文化资源

  更可贵的是,“大舞台”的建立盘活了当地的文化资源,令基层文化不断迭代、升级,嫁接出越来越丰富的文化样貌。

  “宜兴乡土文化资源丰富,散布于民间的传统艺术项目有30多种。随着‘荆溪之夏’‘文化区域互动’和‘文化服务新行动’的深入人心,不少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得到传承发扬,重新焕发生机。”丁建惠对记者说。近年来,该市先后创建了“男欢女嬉”“盾牌舞”“猴棍”等一大批特色团队,基本实现了“村村有团队”“一地一特色”。在“江苏狮舞之乡”徐舍镇,青狮队伍已发展到30多支,拥有“锣鼓之乡”称号的太华镇,村村都有“十番锣鼓”队,宜兴市民乐团、张渚“男欢女嬉”舞蹈队、官林盾牌武术队等36个团队还依托大舞台组成了“宜兴市民间文艺团队联合会”,积极参与区域互动,使宜兴的群众文化初步实现了“组织起来、活跃起来、繁荣起来”的目标。

  “今年七八月份,‘群乐汇大舞台’将启动大运河沿线城市非遗节目展示。”杜晓春副局长说,以大舞台为载体,“群乐汇”将为老百姓提供形式更加多样、文化含量更高的产品,更好地满足老百姓的文化需求。

  记者 徐宁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