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常州大学建校40周年发展大会上,26名院士和石油化工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为学校的未来发展群策群力。来自化工、新能源、材料、生物医药、环境等领域的26位院士分别围绕“资源与能源绿色高效转化”“先进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8个专题,带来了13场学术盛宴。
随着常州大学“新能源与环保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一场资源与能源的“绿色革命”拉开帷幕。在“资源与能源绿色高效转化”主题院士论坛暨新能源与环保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上,常州大学党委书记程纯描绘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道”:常州大学立足国家绿色能源发展的大背景,将以此次“新能源与环保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契机,主动承担起为新能源与环保发展提供前沿性技术攻关、优秀人才、基础与应用研究支持的重要使命,聚焦关键环节、突出改革创新、强化动力机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科技合作格局,共谱生态文明建设蓝图,助力国家低碳绿色城市建设。
“新能源与环保协同创新中心”是由国家能源集团牵头,广州能源研究所、常州大学和低碳研究所共同组建。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凌文院士对此表示:“新能源与环保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能源革命、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具体举措,更是顺应科技跨界创新、协同创新潮流、依靠创新驱动推动新能源发展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具体行动。”他坚信,“新能源与环保协同创新中心”将构建企业、大学、研究院所跨学科创新团队,在科研管理、人才激励、成果转化机制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聚焦支撑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发展的应用技术和前瞻性、战略性技术开发,发挥各自优势,产学研用深度协同,占领世界新能源与环保相关技术领域的制高点,为推动我国能源革命,推进世界能源科技进步,推动国家能源集团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论坛上,院士凌文、欧阳平凯、张全兴、谢在库、蒋剑春就“智能化推进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绿色能源化工:催化与变革”“生物制造研究进展”“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治理与清洁生产”“生物质资源制造炭材料的高值化利用技术研究展望”分别作主题报告,分享了绿色高效转化研究方向的最新成果。
常州大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78年的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常州分院,是一所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创办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1984年实行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联合办学机制,1992年正式成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管理的部属院校。2000年起,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多年来,学校紧紧依托石油石化行业背景,精准对接地方和产业发展,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石油石化行业骨干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马永生说:“在中石化系统,到处都活跃着常大校友的身影。从公司的决策层到管理中层,从一线员工到科研领军人才都有常大的毕业生。”马永生还介绍:“5月12日上午,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跟常州大学签订了两个全方位合作,第一个是石油工程公司跟常州大学签订了全面的战略合作协议,在石油工程服务、装备制造、科技延长、市场开拓等方面进行合作;第二个是炼油化工公司跟常州大学签订了全面的战略合作协议。” 包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