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至10日,第二届全国农民体育健身大赛在阜宁举行。来自全国25个省(市、区)的200多名运动员,进行了一场“农味”十足的大比拼。记者采访发现,目前体育健身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需要补齐短板。农民体育如何“跑进”新赛程成新课题。
美丽乡村,成农民快乐赛场
“没想到这么多外地人聚到我们村来打篮球,小球场哪有这样热闹过?” 5月9日一大早,阜宁县硕集社区双桥村老年公寓内,74岁的胡文军端来凳子,在二楼后窗前占了个座。
窗外篮球场很高大上,绿色的围栏网、红绿相间的塑胶场地,这个标准的露天灯光篮球场,在乡村格外显眼。球场外就是菜园,油菜籽日渐饱满,芫荽开出的小白花散发着奇异香味,清晨的双桥村格外美丽。
“原来这里就是曾经遭受龙卷风灾害的重灾区!”来自山东省的农民运动员徐景涛难以置信。两年前,阜宁遭龙卷风重创,双桥村是重灾区之一,如今这里已“换了天地”。别墅群连成片,整齐划一,幼儿园、菜场等基础配套完善,风景美生态好。
球场内架起十多台摄像机,十里八乡的村民赶来观看比赛。这个项目,运动员需要边运球边过障碍,投篮接力。“打篮球我看不懂,但这种打法,比村里年轻人玩法有意思。” 双桥村四组65岁的崔芝乐呵呵地看热闹。
双桥村文体活动中心广场上,一分钟单摇计数跳绳比赛同样热火朝天。广东队36岁的采茶女郑怡妹一口气连跳172个,下场后听说跳得最多的选手超出自己10个,顿感失落。领队黄瑞深给她打气:“这是农民健身赛,图的就是开心。”
“磨米、搓玉米,这些都是我们农民强项。听说当初还设有种土豆、捡土豆项目,后来因下雨地湿而取消。这些接地气的比赛,我们一听就想参加。”山东潍坊运动员焦少彭说。
这次大赛项目分为农业生产、乡村生活两大类,共9大项,12小项,参赛运动员多为农村基层干部、新型职业农民和居住在乡村的居民。不仅竞赛项目深得农民喜欢,就连开幕式上的节目展演也别有“农”味。江苏省农民体育协会秘书长张毅介绍,为拿出最适合农民的节目,协会从全省各个设区市精挑细选,无论是农民腰鼓和舞龙,还是阜宁牛歌,以及徐州马庄管弦乐表演,都代表着农村一流水平。
“体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趣味性十足的农民体育健身大赛,其实并非“只图热闹赚吆喝”,参赛者在赛场外收获同样颇丰。
“这已不是单纯的体育比赛,它给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谁做什么职业,项目有没有共同点,有何经验可分享等等,都成为我们聊天的话题。”焦少彭从事休闲观光农业,他的100多亩农场内种植着樱桃、萝卜、甜瓜、桃子,“这次我遇到不少同行,接触到新知识,对我很有启发。”
“要把农民健康、农民健身、农民体育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湖北省农业厅总农艺师肖长惜说,“在举行开幕式的七彩阜宁国家农业公园,特色农业让我们大开眼界,特别是阜宁探索体育进农业园区的做法值得借鉴。农民体育不应和农业分开,茶园里骑行,果园里采摘等,都体现‘农’字特色,‘体育+农业’将在广阔乡村展露无限生机。”
农民体育,不仅让农民健身,而且引领乡村文明进步。阜宁县委书记顾云岭介绍,这些年,为打造阜宁牛歌、东沟舞龙、益林舞狮等具有地域特点、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文化活动,阜宁加大资金投入、人才培育、平台搭建,农民体育运动得到普及与发展。同时,将体育基础设施进一步向农村延伸,促进群众体育和农民健康事业双质量发展,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徐州市马庄村党委书记孟国栋介绍,1986年,马庄办起首届“农民运动会”,设置掰手腕、砸纸炮、背媳妇、推独轮车等比赛项目,农民热情高涨。如今,马庄“农运会”已举行32届,不仅农民精神面貌提升,团队精神和拼搏意识增强,而且干群密切,邻里和睦。
拉长短板,增加农民幸福感
“发展农民体育事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中国农民体育协会主席余欣荣说,农民体育事业能助推产业振兴。通过发挥体育的综合功能和多元价值,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特色文化产业紧密融合,进一步促进农业功能多样性开发,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全面升级。
“农民体育工作要强化,就要在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公共资源配置上下足功夫。”余欣荣坦言,短板即机遇。全民健身的公共服务,是农民关心的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只有把更多的基本服务向农村延伸,以科学健康的方式,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进健康乡村建设,让农民体育健身生活化、常态化,农民幸福感才会更加充实持久。
城里人健身因条件限制,更多在室内,由健身教练指导。而在广阔农村,亟需像推广广播体操那样,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让农民喜欢,能在原野上“茁壮成长”的健身理念、健身方法、健身路径。
“农民体育运动还面临着经费不足、农民体协职能定位不明确等问题。”肖长惜说,没有农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特别是进入乡村振兴新时代,农民体育事业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记者 卞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