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少年艺术传承展演成为南京晨报品牌 一年一年办下去
2017年12月23日下午,江苏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精彩江苏”青少年艺术传承展演首演验收座谈会在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南京晨报举行,南京白局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南京金陵风白局曲艺团团长黄玲玲;江苏省杂技艺术家协会道具总设计师陆子元;新华全媒体艺术馆馆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魏长健;省文化厅艺术处副处长许其兵;西善桥小学校长陈其华;北京东路小学分校红太阳小学校长张国民等参加了座谈会,大家在充分肯定展演成功的同时,还提出了许多更好推动江苏青少年艺术传承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展演主创人员黄建伟、汪秋萍、单承怡在座谈会上和嘉宾们进行了交流探讨。
爱南京南京晨报记者 常芬 刘静 芦艳
刘颖 孙文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刘莉 邵丹 摄
青少年艺术传承 意义重大
执行导演单承怡
“我们江苏的青少年多才多艺,但我个人觉得,他们一直缺少一个正规的高质量舞台,这次展演正是给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展示的机会。”执行导演单承怡说:“很多优秀的传统艺术,如果不去传承它、发扬它,很有可能会一样一样没落。”他希望能以自己微薄的力量,担当起艺术传承的一份责任,“不能让老辈儿传下来的艺术断了传承,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所能,让传统艺术的长河永流不止。”
本次展演的特点是重传承、有底蕴。单导介绍,展演分为三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是精彩纷呈,亮点不断。单承怡导演资历丰富,曾经执导过中国侨联成立60周年庆典、南京-伦敦迎奥之旅晚会等众多大型演出。面对这场以青少年为主角的展演,他依旧高标准地仔细审查每一个节目,从语言、内容、表演等多方面进行把关,精益求精,力求向在场观众呈现一场高质量的展演。时间紧、任务重,展演前有的节目无法赶到现场参加预审,单导更是不辞辛苦,一遍又一遍地跑上门,为每一个节目问诊把脉,提出自己中肯的建议,让节目以一个最完美的状态登上舞台。
白局在晨报小记者中都有学习者
南京白局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南京金陵风白局曲艺团团长黄玲玲
黄玲玲老师说:“我虽然是传承人,但对于如何将白局保护好传承好压力很大。我可以不需要工资免费表演,也可以将毕生所学教给下一代,但是如果没有红太阳小学的支持,没有传承的对象,白局也不会生根开花,重新绽放活力。很感谢红太阳小学在非遗上的坚持,才有了南京白局唯一的传习基地。现在白局在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晨报小记者中都有学习者。”
“我希望大家都能保护南京白局,帮助南京白局,娃娃都学,广开花广传播。但是没有娃娃愿意以说唱白局为职业,学得精细学得透的学生却解决不了生活问题。如果能向苏州学习,在南京的景点内用白局讲解历史文化,给游客表演南京白局,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
让青少年艺术传承展演成为南京晨报品牌
省文化厅艺术处副处长许其兵
艺术的传承不是靠哪个部门、靠哪个专家做就能成功的,它需要全社会一起参与,我们每个人每一天其实都在和艺术打交道,可能是享受艺术,可能是创造艺术,这场演出让我看到这么多孩子从小就学习艺术、热爱艺术,很感动。
晨报此次的“精彩江苏”青少年艺术传承展演意义很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当前,各级政府对艺术传承的重视不断上升,全社会越来越多关注文化,很多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学艺术,全省很多戏校、剧团招募形势越来越好。
此次展演的艺术形式丰富,让我们看到每个孩子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不同的艺术选择,而南京晨报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展示的平台,不同特点、特长的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如果有可能,希望南京晨报每年都举行一届这样的活动,我们共同努力,让青少年艺术展演成为南京晨报的一个品牌。今后,我们还可以挖掘更多的江苏元素的艺术形式,共同推动文化传承。
不同背景的孩子在中华文化里闪光
新华全媒体艺术馆馆长、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魏长健
小记者是南京晨报的品牌栏目,而晨报依托这个品牌强大的影响力,每年都在坚持做艺术传承的事,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中华文化的基因。文化推动归根到底是教育的事,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对孩子进行投入,而我认为,很多家长给予孩子的财富足够多了,他们需要给予孩子正确面对财富的态度,让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文化自信。
在这次展演中,我看到孩子们演得精彩极了,昆曲的身段、眼神,手狮舞的振奋人心,白局的南京味道,我看到,不同背景的孩子,都可以在中华文化里交互闪光。南京晨报能做这样一场展演,是一群有情怀的人一起努力的结果,我在现场非常感动忍不住发朋友圈分享,我要为这样的好项目站台。南京晨报的“精彩江苏”青少年艺术传承展演,用四个词概括,就是:传统、传承、传播、传神。
魔术让孩子变得更聪明
著名魔术表演艺术家、江苏省杂技艺术家协会道具总设计师陆子元
陆子元在展演现场亲自表演了节目《魔术课堂》,他与台下小朋友的互动调动起全场浓厚兴趣,小观众纷纷举手要上台学魔术,在短短时间内,不仅教会了小观众和家长一起玩魔术,也是给全场观众上了一堂魔术课。在展演后的研讨会上,陆子元先生还应小学校长的要求,表示以后要多多去校园教孩子们魔术。陆老师说,魔术里面藏着很多科技、心理知识,喜欢魔术的孩子会变得更聪明。
让每个孩子拥有一个中国文化记忆
西善桥小学校长陈其华
我们学校一直以社团形式或者邀请专家和学校老师一起,做好艺术文化传承工作,希望西善桥小学的每个孩子都有一个中国文化记忆。我们学校开设武术、手狮舞、书法、古筝、舞狮、舞龙等社团课程,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作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狮舞起源于太平天国时期,我们学校的这个课程是南京市特色文化项目,孩子们多次参加重大演出,如迎青奥会会旗传递的大型演出,接待过毛里求斯文化代表团到学校访问。明年这群孩子将走出国门,参与“一带一路”沿线三国访问,将到尼泊尔、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表演,他们将真正成为小小的文化使者。
多开展这样的活动 立足江苏本土文化
北京东路小学分校红太阳小学校长张国民
张国民看了整场演出后感触很深,“表演非常精彩,文化气息很浓。我是一个南京人,6年前偶然的机会接触到白局,才知道南京有这么精彩的非遗文化。”之后,他常常思考,新一代的南京人怎么才能让青少年们知道、了解、喜欢南京白局呢?经过多方努力,学校成立了南京白局传习基地,开展艺术传承有深远的意义,“孩子们有了黄玲玲老师教学,不一定都要培养成为艺术家、演员,更多的可以是票友,爱好者。”
张国民校长同样很感谢南京晨报,感谢给孩子们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同时,他也建议,这样的活动要经常开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吸纳更多的文化项目。更要多多立足于本土文化,培养江苏人的文化自信。
家长感言
张可为妈妈:
感谢所有 幕后工作人员
作为南京晨报的明星小记者,在23日的演出中,张可为表演的京剧名段《贵妃醉酒》获得了满堂彩,得到了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亦洁老师的现场赞许。当穿着华美戏服的张可为在展演结束谢幕时,南京晨报几乎所有在场工作人员都很动情,纷纷登上舞台,和张可为合影留念。
张可为妈妈动情地说:“可为很快就要成大学生了,真的是舍不得,可为和南京晨报结缘十多年,认识了那么多的大记者,这段经历太难忘了。今天的演出很精彩,很有专业水准。”晚上,张可为妈妈在朋友圈里发了一组照片,记载了张可为在晨报小记者10年的成长轨迹。因为多次参加新华报业集团和南京晨报的文艺演出,张可为妈妈深知幕后工作的不易,她非常感谢此次的执行导演单承怡和每次都为张可为演出调音的缪老师等一批幕后工作人员。
凌毓晨妈妈:
这水准 完全就是小春晚了
来自江宁实小三(2)班的凌毓晨,这次表演的是独舞《云之南》,漂亮的服装、优美的舞姿、强大的气场加上专业的舞台效果,她的表演深深折服了在场的观众,大家纷纷赞叹小姑娘年纪不大,但绝对镇得住场子。演出谢幕时,大家都跑过来拉着这位出色的小舞者合影。陪着凌毓晨来的,还有她的爸爸、妈妈、外婆。对于凌毓晨的表现,三位“后援团”成员都笑眯眯的,很是满意自豪。
凌毓晨妈妈在朋友圈里几乎直播了本次展演,女儿喜欢跳舞,从小到大参加过不少的比赛和演出,算是见多识广了,这次艺术传承展演让凌毓晨妈妈赞不绝口:“你们这次办得太好了,每个节目都很精彩,没有一个弱的,导演的编排真的很棒,这水准完全就是小春晚了!”
传承在这里闪光
最震撼 热爱传统文化的叶泓霆
南京盲校此次带来二胡与鼓合奏的《赛马》,叶泓霆是领队,配合着几位老师,帮助一些年纪小的成员练习和彩排。在演出前半小时,记者看到叶泓霆坐在台下,专心地用手指触摸盲文课本,复习语文和数学。“本来是上午考试的,为了参加这次演出,特意把考试时间挪到了下午,演完我们就要回去参加考试”。
叶泓霆是高一学生,是这群小演员心中的大哥哥。彩排的时候,叶泓霆耐心地帮着年纪小的同学练习,遇到哪里出了问题,及时给他们指出来。叶泓霆性格开朗,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学竹笛11年,学鼓五六年,对国学也很感兴趣。这次震惊全场的开场节目,开始和结尾的鼓点就是他编的。不仅如此,叶泓霆一直鼓励其他小演员:不要紧张,正常发挥就好了。正式演出时,该节目也获得了满堂彩。
最帅气 西善桥小学的武术小子
季文贤和孔令宇都来自西善桥小学,在压轴节目《舞动金陵》的手狮舞节目中,两个小演员的精彩武术表演很受欢迎,他们都是市运会的武术冠军。从一年级进入西善桥小学,两位同学就都选择进了武术社团,而选择的原因也几乎雷同,爸爸妈妈想让他们把身体锻炼好。季文贤小时候总是容易感冒,于是妈妈就让他开始学武术。
演出前,季文贤告诉记者:“很兴奋也有点紧张,妈妈也来了,她特别为我自豪。”最让季文贤和孔令宇激动的是,明年暑假,他们将和社团小伙伴还有老师参加“一带一路”沿线三国访问,将到尼泊尔、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展示中国传统的手狮舞和武术的魅力。在正常演出中,两名武术小子展示出了强大的自信气场,表现无可挑剔。
最欢快 致远小学的“小古丽”
来自致远外小小红花分校的魏子涵,圆圆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微笑,非常可爱。这次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台上表演维吾尔族舞蹈《欢快的古丽》。穿着漂亮的维吾尔族特色的演出服装,魏子涵非常高兴,“我太喜欢这件衣服了,还有头饰,还有老师给我们化的妆,特别的漂亮。”
演出前,魏子涵有一点点激动:“从这学期开学我们就开始练这个舞蹈,虽然我有点紧张,但更多的是自信,毕竟我们已经练那么久了。” 从小就喜欢跳舞的魏子涵,学过街舞,学过爵士舞,现在跳民族舞,“我喜欢跳舞,一点都不觉得累,怕累的话就不要跳了”,魏子涵甜甜地笑着说。在当天的演出中,魏子涵和她的小伙伴们精彩地完成了她们的舞蹈,下台后小姑娘们都开心得手舞足蹈。
最温情 弟弟陪着哥哥来演出
此次展演的开场节目《鼓动心弦》,是南京盲人学校的孩子们带来的表演。马健豪就是其中的一个小演员,他在台上负责打鼓。在演出前,马健豪早早换上了喜庆的演出服,身边紧紧靠着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圆圆的大眼睛,充满了灵气。马健豪妈妈告诉记者,这个小男孩是马健豪的弟弟,今年8岁了。“本来他今天身体不舒服,发烧,但是知道哥哥有个这么重要的演出,就坚持要过来陪哥哥。”
说起两兄弟的亲密,马健豪妈妈的心里甜甜的、暖暖的。马健豪和弟弟关系特别好,几乎形影不离,哥哥看不见,弟弟就一直陪在哥哥身边,那温情的一幕很令人感动和温暖。演出结束后,马健豪很开心,挨在妈妈身边,害羞地说:“今天的表现,我挺满意的。”
中国传统文化引来西班牙小姑娘
在演出开始前,记者在致远外国语小学小红花分校的一堆小演员里,无意间瞄到了一位可爱的外国小姑娘,扎着两根可爱俏皮的麻花辫,安静地在座位上和身边的同学聊着天。小姑娘名叫Ainara,中文名小花,来自西班牙,这次她的小伙伴们在台上表演维吾尔族舞蹈《欢快的古丽》,她是特意为她们加油来的。
因为爸爸工作的缘故,小花一家两年前来到中国,在南京安了家。小花虽然年纪不大,但已经熟练掌握了四门语言,中文、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样样说得溜。来中国短短两年时间,开始自己学,然后和同学老师们每天亲密交流,小花现在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大家交流毫无障碍,中文发音非常标准。
小花有着非常好的人缘,小伙伴都很喜欢这个美丽可爱的同学。记者采访她的时候,穿着演出服的小姑娘们纷纷围过来,争抢着告诉记者关于小花的点点滴滴。除了喜欢唱歌,小花还很喜欢游泳、跑步、骑自行车,偶尔弹一弹吉他。说起在南京学习生活的点滴,小花甜甜地说:“我很喜欢我的学校,同学们很好,老师也都挺好的。”小花还有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当天小花妈妈带着弟弟妹妹们也都来看演出了。
小萝莉的出现,吸引了现场很多观众的注意力,不少晨报小记者忍不住跑过来,要和这个可爱的异国小姐姐合影拍照。“小姑娘太美了!”“长得真可爱!”这次来看同学们登台跳舞,小花也给自己鼓劲,她现在也在学跳舞,希望明年能考进学校的“精品舞蹈班”。
采访的时候,得知自己的照片很可能登在报纸上,小萝莉立刻兴奋地说:“刚才那张不好看,能帮我拍个更好看的照片吗?”同时心里也时刻想着小伙伴:“真的会登到报纸上吗?那你可以把她们每个人都采访下吗?我们一起上报纸可以吗?”
校长点赞
金陵小学校长林慧敏
学校是 文化传承的主阵地
金陵小学校长林慧敏看完演出赞不绝口。她说,这是一场高水平的演出。从舞台布置就能看出这场青少年传承艺术展演的高规格,也体现了文化自信。特别是主办单位南京晨报邀请了一批传承文化代表人物到现场指导,艺术家们对青少年的叮嘱和期盼,充分体现了艺术的传承。朱昌耀指出“艺术的成功在于坚持”,李亦洁老师说:“让孩子从喜欢传统艺术开始,才能走得更远!”
林校长说,演出现场的魔术艺术教学也很有创意。小孩子在现场很快就学会了变魔术。这充分说明艺术需要传承,是可以从小学习的。艺术的气质是需要从小培养的。金陵小学推荐的昆曲和相声双双入选让林校长十分欣慰。她说,昆曲是百戏之祖,虽然学起来难度较大,但是,学校还是从江苏省昆剧院请了专业的昆曲老师在学校开课。她非常鼓励学生学习传统艺术。目前学校有二十多名学生每周学习昆曲,既丰富了课余生活,又学了一技之长。学校是文化传承的主阵地,每年都接待大批各国前来交流的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是交流最好的载体,也给外国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建邺实验小学副校长窦丽
用童眼观察世界 是最好的文化传承
建邺实验小学副校长窦丽看了演出感慨万千。她印象最深的是第一个节目二胡与鼓《鼓动心弦》,这是南京市盲人学校的孩子们带来的一次震撼心灵的表演。二胡声声入耳、丝丝入心,鼓声铿锵有力,合奏气势磅礴,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心灵震撼。
说到南京的特色文化,不能不说节目中的白局表演《爱南京》。孩子们字正腔圆的说唱,用通俗的老南京话演唱,让观众感受到了原汁原味的南京本土文化。
从小演员们手、眼、身、法等一点一滴的展示,仿佛看到了表演之前小演员们的辛苦付出,正可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特别是建邺实验小学的小记者们现场书法表演也展示了深厚的书法功底。
窦校长说建邺实验小学十分重视书法文化传承,其中童趣水墨课程更是突出儿童的趣味性,以游戏水墨的方式,以儿童喜欢表现的主题,以传统水墨画的技法技巧,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水墨游戏中展示儿童的童趣、童真、童味,这种用童眼观察世界、表现生活的学习方式也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