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科教文体 > 正文

“精彩江苏”青少年艺术传承展演精彩上演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孔芳芳 刘静 仲敏 常芬 芦艳   2017-12-25 07:26:00

  展示我省青少年艺术教育成果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传承 江苏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

  2017年12月23日下午,筹备已久的江苏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精彩江苏”青少年艺术传承展演在新华传媒广场369艺术剧场精彩上演。展演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南京晨报小记者艺术团为班底,汇聚省内青少年优秀艺术人才,并特邀艺术大咖顾问上台与小小艺术家互动、现场点评或同台演出,给参演者和观众留下难忘印象。

  爱南京南京晨报记者

  孔芳芳 刘静 仲敏 常芬 芦艳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邵丹 刘莉 摄

 
昆曲《牡丹亭游园》(皂罗袍)
 
民乐联奏《江南四季》
 
魔术《魔术课堂》
 
两名晨报小记者与大记者一起主持此次活动

  新华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金伟忻 这里是孩子们 梦想远航的新起点

  嘉宾寄语

  在“精彩江苏”青少年艺术传承展演现场,新华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金伟忻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次展演,正是以弘扬传统文化的节目为主,其中涵盖了非遗、戏曲、民乐、舞蹈、书法等多种民族文化的样式,在多位艺术名家的指导下由小记者艺术团加以演绎,一方面,以活泼创新的形式,让孩子们在艺术实践活动中体验文化传承,另一方面,则借力新华报业的传媒优势,以多媒体方式给以多平台的传播,体现了良好的媒体互动和应有的文化自信。

  南京晨报小记者艺术团依托于南京晨报小记者团平台,多年来,在南京晨报小记者团数万名成员中选拔有艺术特长的青少年,邀请卓有建树的艺术名家担任艺术团顾问指导,已逐步形成为一个汇聚青少年艺术人才的综合性的艺术团体。南京晨报小记者团已覆盖南京市80%以上的小学,并在近百所中小学校挂牌南京晨报小记者站,每年在籍人数达万余人。

  晨报小记者团每年组织400余场活动,已成为南京晨报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学生社会实践团体。晨报小记者团的一系列活动,社会影响力日益提升,已成为口碑相传的品牌。我们相信,这里不仅是孩子们走出课堂、开阔视野,留下精彩记忆的地方,也一定会成为他们精彩的人生,梦想远航的崭新起点。

  上篇 民乐风华

 
独舞《云之南》

  作为本次演出的开场节目,南京市盲校的二胡与鼓合奏的《鼓动心弦》震撼人心。在该校陈泽群老师的带领下,15名盲人小演员缓缓走上舞台,灯光亮起,鼓声响起,8把二胡同时奏响中国名曲《赛马》,娴熟的演奏、欢快的旋律,加上八面大鼓的助阵,台下观众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虽然这些孩子看不见这个世界,但是他们用心弦拨动琴弦,让台下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蒙古草原上万马奔腾的壮观场景。

  接下来是一支傣族特色的独舞《云之南》。江宁实验小学的凌毓晨在台上有着精彩表现,强大的自信气场让大家都为她竖起了大拇指。随后致远小红花分校同学带来了维吾尔族群舞《欢快的古丽》,在优美的舞蹈中,观众们感受到了新疆人民丰收喜悦的心情。而在《江南四季》的民乐串烧中,南昌路小学汪流畅的竹笛演奏《姑苏行》,小西湖小学孙苒婷的柳琴《彩云追月》,以及小红花艺术团郭沁妍、刘艺成分别用二胡和唢呐演奏了《新赛马》和《打枣》,四种民乐器的独特编排,加上都是耳熟能详的民族经典名曲,让该节目艳惊四座。

  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省音乐家协会主席朱昌耀 孩子们水准高,就要来这舞台锻炼

  大咖点评

  演出的上篇“民乐风华”部分结束后,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主席朱昌耀上台做点评,他还与小主持人陈奕含玩起了互动。朱昌耀表示,刚才四个节目《鼓动心弦》《云之南》《欢快的古丽》《江南四季》都很精彩,“可以看出孩子们已经有了相当的专业水准。”他还特别提到了来自南京盲校的孩子们,“盲人孩子拉出如此动听的《赛马》,让人感动,用的还是我演奏的伴奏带呢。”

  朱昌耀表示,如今社会各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越来越重视,让人非常欣喜,“家长们重视,社会上相关活动也越来越多,比如南京晨报提供的这次机会和舞台。”朱昌耀对几名表演竹笛、二胡、柳琴、唢呐和书法的小演员们说:“第一,我希望你们就算长大了并没有成为专业演员,也不要把这份陶冶情操的艺术爱好给丢掉。第二,要争取更多的机会表演。第三,我们要坚持训练,多看多听,艺术是融会贯通的。”

  中篇 戏韵流芳

 
京剧《贵妃醉酒》

  金陵小学的同学们带来的昆曲《牡丹亭游园》,开启了“戏韵流芳”戏曲展演部分。丁湉和张曦妍两名主唱的扮相和唱腔令观众赞叹不绝,而11个捧着花篮的“小花神”也是萌萌的,很可爱。观众忍不住纷纷举起手机。接着致远小红花分校的林畅登场表演川剧里的变脸,台上台下变了十多张脸,让观众看得很过瘾。

  “金陵四公子”带来的越剧《梁祝 回十八》,在陶丽艳老师的带领下,三个小姑娘也自信地登上舞台。淡蓝色的戏服,让整个舞台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在当天的观众席里,有位特别喜欢中国传统艺术的老奶奶,不仅是个老戏迷,同时也是南京晨报多年的忠实读者。在看越剧表演的时候,她指着台上的戏曲“小梅花奖”获得者王媛,跟旁边的记者说:“那个小姑娘,一听功力很深。”

  南京晨报的明星小记者张可为,用一曲经典的京剧名段《贵妃醉酒》为戏曲章节画上了美丽的句号。音乐响起,只见张可为穿着华丽的戏服,戴着精美的头饰,落落大方地登上舞台。作为被梅葆玖先生赞许过的小艺术家,张可为当天的演出获得掌声无数。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省青年艺术家协会主席李亦洁 孩子学习戏曲 入门调动兴趣很重要

  大咖点评

  在南京晨报小记者张可为演唱完一段经典的京剧《贵妃醉酒》后,李亦洁这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京剧界大咖对当天孩子们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赞扬和肯定。李亦洁说,在台下的时候,看到这么多孩子非常精彩堪称专业的演出,手眼身法步都很到位,她的心情特别激动,“说明戏曲艺术后继有人”。李亦洁也给学习戏曲表演的孩子和家长一点建议,“中国戏曲文化博大精深,这个年龄的孩子若要学习,却不一定要懂得,喜欢就好。”李亦洁还对台下的小观众说:“你们看,台上孩子们的扮相多漂亮,而且他们看起来都特别快乐,因为艺术教育归根结底属于情感教育,学艺术可以使人快乐。”

  演出中,南京青年越剧团小花班的陶丽艳老师带领三名学生表演了越剧,李亦洁也一并向致力于传承的戏曲人表示了感谢。她说:“希望我们能和戏曲老师们携起手来,为开启孩子们的戏曲潜能做出一点贡献。”

  下篇 曲艺荟萃

 
手狮舞与武术《舞动金陵》

  金陵小学贺奕和孙子桢穿着传统的长马褂,表演了精彩的相声《名师高徒》,让大家忍不住捧腹大笑。魔术大师陆子元老师带来的魔术课堂,让在场的小朋友们兴奋不已,纷纷爬上舞台和陆老师互动学魔术。作为南京本土的传统艺术,北京东路小学分校红太阳小学6个小姑娘表演的白局,刚一张口就把观众镇住了。在场的很多观众告诉记者,这是他们第一次听白局,以前以为是很沉闷的,没想到这么好听,而且都是用老南京话来唱,听着太亲切太接地气了。

  浦口手狮舞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西善桥小学的小演员们在此次展演中带着手狮担纲了压轴的大任。当一群八九岁的孩子穿着喜庆的红色演出服,手里拿着亮黄色的手狮奔上台时,无论是台上还是台下,气氛都瞬间被点燃了。在欢快热闹的音乐中,孩子们在舞台上精神十足地舞动着手狮,武术表演融入其中,该校的几名市运会武术冠军在台上都展示了看家绝活,台下掌声不断。

  南京白局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金陵风白局曲艺团团长黄玲玲 孩子们的表演超棒 希望白局代代相传

  大咖点评

  现场,黄玲玲老师走上舞台直夸小朋友们表演得“呱呱叫”。现场小主持人特别好奇黄玲玲老师在推广传承南京白局方面的计划,黄玲玲说,“南京白局是南京人自己的曲种,是地地道道的南京味儿。今天表演南京白局的都是红太阳小学的学生,他们都是二年级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白局,有一定功底,曾获中央戏剧学院比赛中的二等奖。我们希望南京的孩子个个知道南京的曲种,个个来学南京白局”。黄玲玲老师在舞台上告诉观众们,“我是白局的传承人,但是传承人不多了,最大的80岁,我最小,已经72岁。希望大家热爱南京唯一的曲种,晨报小记者们一起为南京白局加油,让白局代代相传。”

  著名音乐家卞留念 发来祝贺视频

  特别惊喜

 
扫码观看视频

  作为南京晨报小记者艺术团的顾问、著名作曲家卞留念在北京发来祝贺视频:“今天我在这里热烈祝贺由咱们南京晨报主办的‘精彩江苏’青少年艺术传承展演举办,他们也传播了很多精彩的篇章,不管是我们当时在南京的青奥会,还是北京奥运会,以及在各种各样的大型活动中,我们都第一时间和南京晨报分享我们成功的喜悦。在这里,我们祝贺南京晨报越办越好,粉丝团、读者越来越多,期待以后有更多好的节目、好的栏目从南京晨报发出!”

标签:

责任编辑:苗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