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考试更能客观评价成绩?尊重孩子爱玩的天性让这里充满童心
中国江苏网讯 积累的“阅读”可以换走学校小农场里的新鲜萝卜、取代考试试卷的是“沉浸式”闯关游戏、校门口的钢琴是任何感兴趣的学生都可发挥的“流动式舞台”……深冬的季节,走进泰州市姜堰实验小学城南校区,一种“童话”般的情境闯入心头,自2013年起,该校实行探索一套“适性的评价”,尊重孩子的“童心”,以适合孩子天性的“柔性”评价彰显教育温度,并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动手能力等方面卓有成效。
尊重孩子的不同“表达” 鼓励“手指上的阅读”
不同于普通小学生“一笔一划”的格子簿,姜堰实验小学城南校区孩子们的作文本是个饶有色彩的“画册”。12月14日,记者走进城南校区,二(3)班正在上作文课,一学生走向讲台,有声有色地介绍自己的“作文”。姚渊拿着自己的作文本向记者展示,他最近写的一篇作文叫《买菜》,写的是自己跟着妈妈第一次去菜场买菜的场景,他还这过程中学会了“数钱”,别具一格的是,文字旁边还有一副根据场景描绘的图画。
翻开学生的作文本,记者发现有的“作文”文字只是辅助,全篇通过浓墨重彩的图画形式描述情节,其中有珍贵的多样化视角以及丰富的创造力。
记者随后在该校的活动室里看到,“手指上的阅读”已逐渐被打造成该校的一项“教育特色”在全校范围内推广。活动室内挂满了学生通过各类材料制作的“读后感”,比如用麦穗、瓜子壳、颜料等制作的《匹诺曹历险记》,当中再现了孩子对这本书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人物神态、作品色彩等诸多细节,都透露着孩子对这本书的理解,对人物的洞察。
“手指上的阅读”最初源于2012年沈小军老师的一节二年级的《没头脑和不高兴》的阅读分享课,当大家都在七嘴八舌讲述自己感受时,有位孩子默不作声地做了一副贴画作品。“她用碎布和海绵纸在再现了’没头脑’和’不高兴’背倚大西瓜看月亮的场景。”采访中,姜堰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高金凤告诉记者,当时这个孩子的做法,激发了老师的教育理念:通过教育引导,尊重孩子的差异化。
“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有的不见得擅长用文字表达,但很喜欢通过绘画或者手工作品细腻地表达内心感受。”城南校区副校长沈小军向记者介绍,为了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表达”,如今该校的语文课非常灵活,作文、读后感等,都可以用学生擅长的形式来呈现自己的感受及理解。
释放孩子的“天性”推行“沉浸式”考试
很多小学教育中,会以严苛的“规矩”限制学生的许多行为,然而从城南校区的教育实践来看,珍视“童心”,释放孩子爱玩的“天性”,提供适合的教育,同样可以达到育人的目的。
以普通学校的学生最“惧怕”的考试为例,在城南校区,考试不仅无纸化,更通过改造加工变成了“游戏”。沈小军向记者介绍,自2012年起,该校在一、二年级开展了“快乐游考”的教育实践,通过例如“汉字城堡”、“故事园”等一系列场景的设置,学生在闯关游戏中被检验学习成果。
“例如‘故事园’的场景,就设置了一个大转盘,学生以转到的内容为题,自我发挥着讲故事,老师再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综合评价。”沈小军说,这种形式的考试优势在于,可以给学生重来一次的机会,发挥不好可以再来,此外,老师通过孩子语言、神态等多方表现给予的评定,一定比试卷生硬的“对错”来得更客观、更人性化。
这种迎合孩子“爱玩”天性的“沉浸式”教育,不仅体现在考试中,也表现在平时课堂上。三(4)班语文教师袁小芬以“绘本”特色为抓手,将世界各地出版的,彰显“爱与梦想”主题的绘本带进课堂,让孩子在一张张精致、细腻的图画中感受爱,启发梦想。“我不仅教语文课,还是班主任,德育教育是我工作的一部分,感性的图片又特别能激发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感知。”袁小芬告诉记者,开设绘本课堂后,孩子们对于“梦想”的意识更强,平时对自己的要求都提高了很多。
这样的“乐学课堂”同样体现在英语教学上。五(3)班的英文教师朱秀梅向记者介绍,在她的课堂上“小剧场”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比如《皇帝的新衣》、《卖火柴的小姑娘》这样涉及的角色丰富的英语短文,我就会号召学生编剧、写台词,以演出的方式呈现。”朱秀梅说,这样的形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语、阅读理解等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甚至能挖掘学生的表演能力、表达能力。
大手牵小手 强调“家校共同体”的教育理念
从5年前建校起,城南校区就确立了以“让儿童享受自由生长的童年”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走在这里,你会看到校门口的钢琴“虚席以待”着任何一位想要演奏的学生,你会到看到学校的“小农场”里经常有学生用“阅读卡片”交换新鲜萝卜,甚至会看到有学生用各种奖励兑换“免写作业”的特权……
采访中,姜堰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高金凤提到一种理念:童心永驻的教育理念,需要“家校共同体”共同推动。在高金凤看来,为孩子提供顺应天性的教育,是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提供氛围的。
“学校鼓励家长带着孩子读书,培养孩子的阅读的习惯,期末还会请做得好的学生家庭走上舞台,用小品剧的形式表现读书故事。”高金凤告诉记者,城南校区所在的是当地的“城郊结合区”,由于区域特点,很多孩子家长外出务工,家里老人带孩子的不少见,为了营造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城南校区以“阅读”为抓手,让图书作为孩子在家时最好的老师,营造教育氛围。
据悉,在城南校区,学生一学期的鼓励阅读量在10本以上,其中有精读及泛读,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城南校区推出阅读币、阅读勋章等奖励。“老师根据一个检验阅读质量的app,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阅读币可以兑换学校农场里的蔬果、亭子里的文具,勋章还能兑换升旗手、值日班长等荣誉。”沈小军告诉记者,如今校园中阅读风气蔚然成风,哪个孩子的阅读勋章多,就会被羡慕,大家还会争相学习、争相看齐。
“我们觉得,教育的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对于学生的关注,是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的有益尝试。城南的成功是姜堰教育近年来办适合教育的缩影。我们有信心让每个孩子都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姜堰区教育局局长武晓明如是说。
记者 王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