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科教文体 > 正文

0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打造“智能制造特色校”新实践纪实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2017-11-23 07:23:00

  提升服务能力 助推经济发展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打造“智能制造特色校”新实践纪实

  技能大师在五轴联动技术实验室为学生讲授复杂零件加工编程。

  11月上旬,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仓储移动物流系统”上线试运行,“ABC零部件智能立体仓库”也已安装结束进入系统联调。学院同时完成了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综合平台”安装、调试,以及“智能工厂(车间)通用技术标准与试验验证”报告。这些都是列为国家工信部2016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的子项目,合同总额高达485.7万元。

  一所高职院校为何能有如此强劲的技术服务能力?“关键是我们近几年认准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依靠人才集成优势加快发力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提升了服务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能力。”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龚方红一语中的。

  乘势而为

  建设中心抱团创新

  在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有着企业背景的教师多达170余名,其中高级工程师有18人。凭着机电类人才集聚优势,学院曾在2001年研制成功国内首套产教结合型柔性制造系统,也在2007年参加CCTV杯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荣获季军。

  过去因专业人才分散在二级学院“各自为战”,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势单力薄,只能为中小企业做些小项目,科研成果微乎其微。随着“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的推进,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急需技术支持。学院乘势而为,从2012年开始建设总投资6500多万元、建筑面积5000平米的“智能制造工程中心”。在厂房落成后,学院组织骨干教师抱团自主创新,先后开发了制造运营管理和制造执行系统、智能仓库管理系统、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自动化物流技术应用等系统和软件,并自制AGV自引导小车、全自动立体仓库等,形成60多项专利,掌握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智能控制、物联网等关键技术。

  到2014年,这个用工业物联网技术将自动化制造加工设备与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五化融合”的智能制造工程中心建成后,能够让企业直观了解什么是“两化融合”和“智能工厂”,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依托智能制造工程中心,学院2014年出台了《科研与教研工作量计分办法》《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措施,鼓励不同专业教师联手开展科技创新、服务企业转型升级,有效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热情和能量,目前仅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就有“智能制造技术”等10个,其中2个还获评“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教师团队把企业难题作为课题,近两年每年签署科技服务项目100项左右,到账经费近1500万元。”学院科技产业处处长崔平说,在为企业服务中,教师科研水平明显提高,截至今年6月底,全校拥有有效专利835件,跃居全国高校199位;获得国际专利9项,处于全国高职院校领先地位。同时申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省级科研项目23项,获得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人文社科奖等14项。学院牵头制定的《港口螺旋式连续卸船机》等3项行业标准已颁布实施,目前正在牵头制订《生产现场可视化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等3项行业标准,参与制订《数字化车间通用技术要求》等2项国家标准,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学院荣膺“2016年度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称号。

  适应需求

  整合资源打造集群

  江苏正由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转变,中小企业对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升温。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因时而动,在对机械、控制、物联网等二级学院进行专业调整优化的基础上,近几年着力打造以专业集群、资源集成、管理集约为特点的智能制造专业集群,目前5个专业群中,已有控制技术等4个省重点建设专业群;22个专科专业、6个高职本科专业中,已有数控技术、物联网技术2个入围省首批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电气自动化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等5个入围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项目。

  专业集群教师将从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中获取的新技术,转化为专业课程新资源,使教育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要相对接,实现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技术发展同频共振。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2014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今年又获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不仅如此,学院还实施人才分类培养,每年挑选专长突出的苗子组建创新班,实行导师制和项目化教学。学生平时在各专业学习,课余时间到导师工作室进行专题学习,并跟着导师做项目,通过“学中做,做中学”,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技术服务任务。

  在这样的教学生态中,一大批拔尖技术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去年毕业的数控设备11331班学生王康,在校期间先后完成“变轴距飞行器”等多个创新项目的设计与制作,并申获实用新型专利15项。他的科技作品在第十届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一等奖2项。今年从应用电子专业毕业的渠超颖,在校时先后制作成功7个科技创新作品,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9项。他的“自动墙壁绘图机器人”在第十一届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膺一等奖后,入选全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作品展。

  “像王康、渠超颖这样的‘明星’还有不少。2013年以来,学生获得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182项、外观设计5项;学生参加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有105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22项。”学院教务处处长奚小网说,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屡获大奖,其中仅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就达17项。值得一提的是,学院培养的应届本科、专科毕业生总共才有4100多人,而每年11月起就有数百家企业来校提供上万个岗位让学生挑选,就业率一直稳居98%以上,学院连续多年荣获“江苏省就业先进集体”称号。

  发挥优势

  利用基地扩大培训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现有教授40余名、博士近100人,国家教学名师1名、省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拥有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3门、省级精品课程16门;聘请院士杨叔子、姚建铨为客座教授,“大国工匠”顾秋亮为技能教授。

  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利用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实训基地和无锡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先进制造技术促进与服务基地等,积极将优质教育资源向同行和社会辐射。该学院承担的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已为全国、全省职业院校培训骨干教师4200人;开展的企业、社会各类技能培训,每年完成培训量达3万多人次。学院先后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当前,我们正在筹划与一汽锡柴、威孚集团共建‘无锡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并计划明年建设2万平方米的‘产教融合大楼’,更好服务于智能制造企业工匠技能培育,服务于区域先进制造业发展。”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朱爱胜说。

标签:

责任编辑:戴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