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倒计时 有孩子进入疯狂补作业模式
临近新学期开学只剩下短短两天时间,面对假期余额不足的无奈,苏州的中小学生们准备好了吗?这几天他们都在忙什么?近日,平江街道北寺塔社区对辖区范围内56位5-18岁的青少年开展了一次关于“你是否已经做好开学的准备”的微调查。结果显示,39位中小学生暑假作业还未全部完成,占比70%左右,还有17%的学生表示暑假作业完成了,心理准备尚在进行中,剩下7名学生则表示假期被培训班挤满,“放假和开学差不多。”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有的父母正抓紧暑假的尾巴带孩子出去旅游,调整好心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两个月假期被培训班挤满
抓个尾巴旅游去放松
8岁的小殷是苏州人,在园区一所小学读书,开学即将升入二年级。小殷的妈妈从小对孩子尽力培养,既注重文化课的提升,也不放松艺术素养的修炼。最近几天,东奔西跑忙了一个假期的小殷,总算跟着父母去了一趟三亚,回来正好开学。
小殷的妈妈告诉记者,放假前,她和孩子一起做了详细的假期生活规划,除了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参加英语、作文、游泳、古筝这几门课程的学习,两个月时间过得很充实。顶着高温坚持上学不是件容易的事,其间小殷也有过打退堂鼓的想法,最后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坚持学完了,“现在提倡的快乐学习我不太赞同,学习本来就需要刻苦精神,完成后对她自己触动也特别大,自信心十足,也很有成就感。”
为了奖励女儿获得的进步,在假期结束之前,一家三口去海南三亚玩了一趟,昨日刚刚到家。小殷的妈妈说,8月底假期接近尾声,景点人变少了,订到了海景房,沙滩、泳池让孩子兴奋,错峰旅游的感觉不错。
新苏州“小候鸟”融入本地生活
轻松应对新学期
家住葑门片区城湾社区的“小候鸟”邢蕾这个暑假过得特别开心,她没有像以往一样跟着爷爷奶奶回老家,而是在社区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假期。今年社区启动了关爱“小候鸟”的“心悦城湾”成长列车项目,每周围绕情绪管理、自我保护、手工制作、人际交往、传统文化等主题设计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
邢蕾表示,老师布置的假期作业不算太多,每天做一点基本上一个多月就做完了。暑假里,爸爸妈妈没有为她安排其他的培训课,空余时间她喜欢来这里和小朋友一起参加有趣的活动,结交了不少好朋友。刚来的时候,邢蕾显得有些腼腆,见到生人不敢主动交往,比较害羞,活动结束后,父母惊喜地发现孩子身上的变化:不仅增长了见识,也提升了人际交往能力。
据了解,为了帮助“小候鸟”们融入第二故乡的生活,网师巷社区推出了包含网师国学院、童心志愿团在内的五大特色主题夏令营;杏秀社区邀请社区老人为“小候鸟”和本地孩子讲解吴地传统民俗,举行“梦幻苏州”少年大型桌游等活动,带孩子们参观革命博物馆和苏州古宅,学唱苏州评弹版的《枫桥夜泊》。
想到马上要进入新学期了,邢蕾信心十足:“我已经准备好了,迎接新的挑战,面对困难我有勇气去克服。”
开学倒计时
进入疯狂补作业模式
“7月份送去上了一个月暑托班,和同学搭伙去一个教艺术的老师家里上的,基本属于找个地方和小伙伴一起疯,”家住平江街道娄江社区的王女士说,儿子楠楠有点坐不住,平时爱调皮捣蛋,一到放假除了玩游戏能让他安静下来,其余时间都让家人头疼,老人也不愿意整天带。8月份,楠楠和同学接班参加了科技夏令营活动,一共五天,去北京。回来后,楠楠每天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轮流照顾,每天看书、看电视、游泳,而假期作业则完全被抛到了脑后。
想到8月31日要去学校报到,可楠楠从上周末才想起很多作业没有完成,开始紧张起来,怕来不及补。王女士说,暑期作业包括40次口算练习、两幅绘画作品、三篇绘本日记,还有背诵默写英语单词、古诗、乘法口诀表等,显然压力山大。“越临近开学,孩子就越焦虑,担心完不成,”王女士感慨道,上小学前,不愿意让孩子学这学那,总想着童年的快乐时光很短暂,但现在上了小学,教学进度比想象得快太多,一不留神就跟不上,孩子和家长都陷入了心力交瘁的状态。
心理辅导帮助学生顺利过渡
时间管理是关键
“请闭上眼睛,想象你的眼前有一个学校的大门,上方挂着一个横幅,写着‘欢迎新同学’,”昨日上午,双塔街道第一联合工作站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即将入学的小朋友进行“小学生入学前心理辅导”,通过游戏、冥想、交流分享等形式,新生们通过想象感受教室、操场、图书馆、会议室等景象,由此对入学充满美好期待。同时,了解到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和小学的学习模式的区别,学习礼貌的表达方式。此外,还针对外来流动人口子女的自身特点,进行了专门的融入教育,让他们学会构建新型的同学朋友交往关系,学会认识自己,以及包容别人。
苏州市科协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谭雪慧认为,假期到开学有一个衔接和适应期,小朋友们一段时间写作业读书后,要适当休息,其间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个益智故事。升入一年级对小朋友来说是考验,家长们要注重孩子的心理适应过程,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中小学生关于时间管理的问题,谭雪慧主张一回家先安排自由活动,然后开始复习当天所学内容,接着是作业时间、预习时间和阅读时间。她纠正了家长们一贯的说法,“不应该是‘抓紧时间学习’,而是‘抓紧学习的时间’。”
通讯员 徐丽雯 何涓
本报记者 周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