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帮匠人帮想传承手艺 苦于找不着场地
“江南木工巧匠皆出于香山”,苏州香山位于太湖之滨,自古出建筑工匠,擅长复杂精细的中国传统建筑技术,人称“香山帮匠人”。数百年来,苏州香山帮匠人的精湛技艺代代相传,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年来,香山帮传承人郁文贤却寝食难安,原来,十年来,他一直租用了高新区东渚镇牛头山里的废弃采石宕口作为加工场所,现在村里不愿再续租,而他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场所。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於苏云文/摄
辉煌的历史
从园林庙宇到皇宫他们打造无数经典
香山帮匠人,是一个集木作、水作、砖雕、木雕、石雕等多种工种的建筑群体。自明至今六百余年来,香山帮匠人的作品,从民间的府第、城市的园林、道佛教的庙宇到皇帝的宫殿。又从国内发展到国外,在国外营造的仿古工程项目,有加拿大温哥华市的逸园、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明轩、澳大利亚墨尔本市的朝天宫等。
郁文贤是东渚镇青山村人,18岁入行,一晃30多年。说起学艺,郁文贤吃了多少苦,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说:“为了学到看家本领,上工时,我总是早早就去做工场地,把师傅头天在家具上画的线、标注的尺寸全部偷偷用尺子测量,记在本子上,回家反复琢磨。”偶然借到一本造亭子的书《清式营造则例图版》,郁文贤更是视若珍宝,“白天,我就拼命做工,晚上,我就拿尺子把书上的图都量下来,用圆珠笔依葫芦画瓢,整整花了四个月,终于把整本书的建筑图样临摹下来,抄好、画好、装订成册。整本书抄好了,结构图就在我的心里了。”
2010年,郁文贤被评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昆山奥灶馆、山塘街玉涵堂、冈州会馆、张氏义庄整体移建、明清家具博物馆、光福瑞园(德馀山庄)等经典建筑上,都凝聚了郁文贤的手艺和心血。
尴尬的现状
愿意干这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2008年8月起,郁文贤租借东渚镇大寺村约3000多平方米荒废的采石宕口,专门承接仿古建筑大木作,年租金3万元。扬子晚报记者乘着郁文贤的车,绕着山路上山,郁文贤说:“这边比较偏僻,山路也不太好走,我的车一年肯定会换胎。不过,我的工人都住在这山附近,对地形十分熟悉,比起车水马龙的城市道路,这山反而不难进。”
进入宕口,扬子晚报记者看到,这宕口真是不小,但也安排得井井有条。进门的左手边是一间简易的房舍,用于工人们短暂休憩,再往前走就堆砌着大大小小的木材,右手边则是工人们的操作场地,每个场地分工都不一样。
工人们都在忙碌,记者发现,工人的年龄确实不年轻。一位戴着黑色帽子、身形佝偻的老人正在俯身画线,卷尺抵着木材,老人看尺寸看得十分仔细,郁文贤说:“这位老人今年70多了,我这边的工人都是四五十岁的,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做这行了。”原来,匠人的收入低、劳作苦,本地几乎没有年轻人愿意从事匠人职业。
找遍苏州,都未找到合适的场地
在宕口做工已有约莫10年,郁文贤和老工人们也早已习惯山中的一切,但最近,郁文贤却因为这个宕口操碎了心。郁文贤说,今年3月,东渚镇大寺村委会通知他,年底前必须搬离。郁文贤几次找到村里向镇上说明情况,“香山帮的手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理应为了传承在政策上有所倾斜。但是,村里给我的回复却是‘一刀切’。”
得到村里的回复后,郁文贤便开始忙碌起来,他走遍苏州市东渚镇、光福镇、胥口镇等地,寻找合适的加工场所,但都不能如愿。郁文贤说:“我对工作场地的条件要求不高,只要通电就能工作。”但是,由于木作的特殊性,至少需要2000平米地方场地。“因为需要面积大,我们也不可能租用标准厂房,因为租金我根本无法承受。”此外,距离也是让郁文贤头疼的地方,他说:“我的工人年纪都大了,换个地方,工人的出行就成了大问题了。”
据了解,2018年8月前,郁文贤手上签订的包括重元寺在内的3个建造项目必须完工。“如果必须要搬,我又找不到合适的场地,那我只能关门大吉,那这三个合同都将违约。”因此,郁文贤求助扬子晚报记者,他说:“我希望能留下来,至少留到明年8月份。如果必须搬,希望媒体和政府可以帮忙,找到合适的场地。”
地方政府正在打造传统集聚区
对香山帮传承人郁文贤的难题,东渚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楼湜泓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其实,早在2012年,因为根据上级部门指示,要对废弃宕口清理复耕,东渚镇大寺村就不和郁文贤签订合同了,“2011年,郁文贤也答应搬迁,也拿了政府给的搬迁补偿费用。”因当时没有马上进行复耕,经过郁文贤的承诺,就让他每年上交3万元,继续使用到政府需要整治此矿区时搬出。楼湜泓说,目前全镇开始大规模环境整治,所以郁文贤就需要迁出这里了,考虑到他的具体情况,给了他一个缓冲期,下半年10月需要正式搬离。
楼湜泓称,此次环境整治不仅牵涉到郁文贤,还有其他香山帮木作作坊同样被要求搬离,包括一些传统工艺行业。楼湜泓说,镇里一直很注重保护传统工艺,镇里有省级工艺大师,也有好几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现在镇里正在打造一个传统集聚区,占地28亩,下半年将投入使用。对于传统工艺人,进驻传统集聚区在租金方面将有一定的优惠。“我们暂时商量下来,可以给他1000平米,年租金10来万的样子。”
对话传承人
希望政府扶持能兼顾行业特点
对此,扬子晚报记者向郁文贤求证,郁文贤也坦承:“确实拿了政府47万元,但是这个钱是用来平整山头,并非搬迁赔偿。”郁文贤说,2008年5月11日,我与大寺村签订协议租下了三号矿宕口,随后,平整场地、搭建工棚、通电、安装自来水,用了半年的时间完成。2011年5月18日,接到苏州西部生态城的宕口复绿整治通知,大寺村的三个宕口全部要复绿。“由于我们刚搬到这里两年多,大寺村也表示很同情,准备安排我们搬进村里一个废弃的农村小学校,但后来复绿计划有变化,大寺村三个宕口只复绿两个,我们所在的三号宕口不用复绿了,所以大寺村就把这块场地继续租给我们做古建木工。2011年10月,高新区政协组织新区传承人工艺大师在政协办公室开会,主题是如何保护新区文化产业,也实地考察过我们的传习场所,东渚镇政府也有几位领导一起到场,同意我继续将大寺村三号矿宕口做香山帮木工传习场所。”
此外,28亩的传统聚集区只能让郁文贤入驻加工部分,堆料需要自行解决。对此,郁文贤也对政府表示感谢,“政府想法很好,但是政府可能不了解我们的加工方式。”在香山帮大木结构营造中,木料又重又长,堆料和加工其实区分并不很明晰。“举个例子,一根大料,重一吨多,长五六米,都是手工操作,而且随时可能要调整尺寸大小,尝试榫卯拼接,不可能搬来搬去加工,最多稍加移动。一个是因为太重,搬移的人力花费太大,另一个是重木料在搬动中也容易开裂损坏。所以堆放和加工其实是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