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科教文体 > 正文

0

扬子晚报四位读者和你分享关于“车”的故事

他们的下水作文,你打多少分
来源:中国江苏网—扬子晚报   作者:蔡蕴琦 杨甜子 张琳 王璟   2017-06-08 09:12:00

  编者按从儿时为省3分钱车票选择步行的无奈,到长大后省吃俭用终于买到一辆26寸凤凰牌自行车的激动;从对私家车的追逐炫耀,到向往返璞归真的简约生活;从工作居家的两地不便,到一条高铁顺利连接起两城生活……在这些关于“车”的故事里,你是否能够看到真实发生的生活变迁?昨天,江苏2017年高考作文题出炉,关于“车”的话题引发了人们的议论和思考。本报第一时间特邀四位读者,写出他们关于车的故事。这组特殊的下水作文还请来了资深高考作文专家做了点评,也欢迎读者给这几篇作文打分,满分70分。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蔡蕴琦杨甜子张琳王璟

  我的梦车岁月

  李树平(江苏常州人,1977年参加高考,1981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江苏教育出版社编审,现为《七彩语文》中学版主编。)

  很难想象,如今的生活能离开车。

  小时候我跟随爷爷奶奶在乡下生活,想母亲了,我外公就会来带我去常州城里。外公挑着个小担,我赤脚走在泥路上,一蹦一跳地走在前面。不觉间就走了好几里路,来到了城边的白家桥。外公停下来,让我在运河的码头上把脚洗干净,穿上了新布鞋。要坐车了,我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欢快。可谁想外公在车站上停了好一会,还是没上公交车,因为那车票要三分钱,那是他劳作一天都挣不到的。于是就继续挑着担,拉紧着我一直步行到母亲的住处。从东门步行到西门,多长的路哟!

  时光流逝,我离开乡下到城里读初中、高中。每天步行上学,虽然路程并不很远,但看到那在身边飞驶而过的自行车,心里就别提有多羡慕。那时做梦都想,我要能骑一辆自行车在街上飞奔,那该多么神气啊!可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里,买这样的大件这只能是一个奢望。转眼间我高中毕业,分配进了一家工厂上班。因为路途较远,对自行车的渴望便越加强烈。望着南大街上百货公司楼里摆着的崭新的凤凰、永久、飞鸽,我常常会呆立良久,不肯离去。于是我开始悄悄攒钱,除了应该缴给父母的,一年里我省吃俭用,硬是存到了100多元钱。那时候买自行车要凭票供应,父亲在厂里弄到了一张票,我终于买回了一辆自己日思夜想的崭新的黑里透亮的26寸凤凰牌自行车!每天一早我满脸春风地骑着它离家上班,傍晚,我迎着落日余晖下班回家,心里总充溢着那种满满的幸福和快乐。一空下来,我会用白纱团一遍又一遍地把车擦得乌黑锃亮,一尘不染。在工厂工作生活的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和我的爱车可以说形影不离。终于等来了1977年的高考,我就是骑着这辆车来到了设在江苏省常州中学的考场,写下我终身难忘的高考作文——《苦战》,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命运。

  一转眼又四十年过去了,时代和社会正在飞速地发展和变迁。如今我家里买了电动车,更买了小汽车。可不知为什么,当我去商店购买这些车时,虽然心里还会有渴望和期待,也会在心里有那么一阵小小的快慰和激动,但说实话,却再也没有了我当年梦车、看车、买车时的那样一种激情,有时甚至会觉得在买一件与自己似乎不怎么相关的物件。可当年,这些是怎样像潮水一样引起我心灵的澎湃和激荡啊!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以前的岁月永远不会再回返,可真不知道为什么,我的脑海里依然会常常想起我的外公为了省三分钱不坐公交车挑担走很远的路的情景,依然会闪现出那辆乌黑锃亮的26寸凤凰牌自行车来。

  专家点评:写得真切,自有动人力量!往事与今事的映照,隐喻的人生感慨,或并无深刻哲理,却有深刻情致。以“梦车”对现今之“少梦”,时代之感不言而喻。虽是“喻”,并非“喻”,实显现具体的感受。

  请你打分________

  私家车咏叹调

  时鹏寿(如皋市第一中学,正高级教师)

  闺蜜买小汽车了!

  邻居买小汽车了!

  单位同事也开着小汽车进进出出了,而且不是三个五个!

  安静再也安静不了了,因为这些太刺激人了。说到底,汽车不只是个汽车,背后还有个面子。

  不由分说地,安静去驾校报了名,同时给丈夫古悦也报了。虽然古悦不太愿意。

  随后的几个月,学驾成为安静生活的主要内容,古悦只是隔三差五地去应个景。

  教练可没有什么好脸色,似乎在他们的眼里,学员都是笨蛋。挨教训是家常便饭。难怪人们总说“学驾是耐挫教育的好机会”呢。但是,随着家里的香烟渐次转移到驾校教练的手上,家里的美酒多次进入了驾校教练的肚里,教练的热情高了,安静的进步快了。移库考,场地考,路考,一帆风顺。安静拿到了驾照。古悦在两年期快满的时候,不管不顾地打了退堂鼓。

  驾照到手了,买不买车就迫在眉睫了。

  古悦觉得没必要,家就紧挨着两个人的单位嘛。安静拉着古悦看了一家又一家汽车门店,从一个又一个营销经理那里领教了什么是巧舌如簧、口若悬河。但是,考虑到安全系数、价位、油耗、停车便利等因素,硬是控制住了对SUV的欲望,最终订购了一款“帕萨特”。

  谁知道,“帕萨特”愣是非常抢手。左等,右盼,约定中的一个月过去了,没有货;承诺中的五十天过去了,还是没有货。

  安静忍无可忍,给店家打了电话,责问店主人。营销经理随即登门带来了果篮,带来了鲜花,带来了歉意。其诚恳让你有火也发不出来了。

  终于,六十六天的煎熬之后,“帕萨特”进了门。提货那天,安静给“帕萨特”披红挂彩,接近家门时,可着劲儿,把喇叭按了一次又一次,还用眼睛的余光极力照顾了周围邻居的目光。又不顾临近午饭时间,开到单位转了几圈才回家。当晚,又约上闺蜜好好地聚了一顿。

  安静再也不安静了!有事没事的,她要开车出去兜一兜。去高速拉速度,载着家人去一日游,自驾和驴友去远途。

  路上的车子越来越多了!车难开,车更难停。油越烧越多,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长期开车使得颈椎不适,行走功能退化……安静与医院打交道的频率越来越高。很多情况下都是开车惹的祸。

  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多了!其中就有古悦的身影。古悦后来也没有再学开车,他偶尔坐坐安静的车,更多的时候是安步当车。于是,他活得简约,健康。

  慢慢地,安静也不是那么眼热汽车了,毕竟汽车已经深入寻常百姓家。

  慢慢地,安静常常把汽车停在单位或者自家的车库里,路上常常看到她和古悦并肩的风景。

  慢慢地,安静成为户外运动的积极分子,绿色出行的热心倡导者。

  在安静家,私家车上演了意味深长的学不学,买不买,开不开的咏叹调。

  专家点评:一篇注重立意的叙事文字,所写意思显豁,即购买轿车前后的生活与心理悖反。笔墨集中在主旨上,叙述时颇有一点调侃,一点幽默,一点高调。这显示了一种成熟,一种文字驾驭能力。

  请你打分________

  

  李汉初[东南大学交通学院16级硕士研究生,来自于东南大学物联网应用研究中心、东南大学威斯康星大学智能网联交通联合研究院(筹)]

  车,一种交通工具,现代人生活的基本要素之一。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缩短着出行的时间,联络着人们的情感,也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相信大家记忆中都有一辆自行车。上学途中自己在自行车的后座上悠着双腿,唱着儿歌,而骄阳下母亲背后汗水打湿的衣衫,暴雨中母亲发梢滴淌的水滴,大风中母亲打着颤的躯干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那时候,多么期盼自己家也能有一辆小汽车!

  慢慢地自己长大了,家里有了汽车,而自己也成为了一名交通人,对“车”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个“车”字,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孩童时的梦想,更见证了一个时代的来临,而我家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之初,中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这并不是今日提倡的绿色出行,而是生产力落后的象征,因为在大洋彼岸有着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美国。三十余年后,世界惊奇的发现中国突然变成了汽车全球产销量第一的国家,与之相伴的是中国综合实力强大和国际地位跃升的大背景。汽车,作为国家综合工业实力的体现,见证了华夏儿女在奔向小康生活过程中的艰苦奋斗史。

  一个“车”字,承载的是华夏民族谋求和平、实现大同的雄心壮志。古有秦始皇文轨车书统一华夏,今有一带一路贯中西。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从来都不缺少中华儿女的身影,古丝绸之路上一峰峰骆驼夕阳下拉长的投影将华夏文明传输到了全世界,而今在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引领下一辆辆快速飞驰的高速列车、一艘艘满载货物的万吨巨轮将中国人民互联互通、共建繁荣的美好心愿带向全世界。

  一个“车”字,承载的是人类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伟大步伐。从笨拙的马车到快捷的汽车,从冒着黑烟的蒸汽机车到轰鸣而过的高速列车,从万户火箭飞天的第一次尝试到如今宇航员的太空漫步,人类,从未止步。“共享单车”的出现在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同时,打破了人们心头的藩篱,让共享的意识深入人心,让“互联网+”的力量不再是空谈。智能网联汽车的出现势必将大家对于车辆乃至交通的传统认知再次打破,自动驾驶、智能决策、万物互联等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强烈冲击,更是人类意识的再次突破——一切皆有可能。

  车,是一种交通工具,便利了人们的出行;车,又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从无到有伴随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承载着人类的梦想,必定将人类载向更美好的未来。

  专家点评:有历史叙事,有抽象述说,开头似说明文,接着转为论说文,作者对“车”了解颇多,竟不知从何说起了!文章稍有淆乱,亦有强说之理,但因开头确有自己坐在母亲自行车身后亲切感受,且有独特的新知新识“一切皆有可能”,使此文终究未落下风。

  请你打分________

  一条高铁连接起

  我的“两城生活”

  钱俊(新昆山人,2009年至今沪漂9年,两城生活7年,在多家消费品公司任职。)

  我在上海工作,在昆山安家。一条高铁,连接起我的两城生活。

  每天早晨,我都会在7:12准时出门,7:25上公交,7:50到达高铁站开始安检,然后便是一串“连贯时间”:8:02检票,8:12高铁发车,8:30到上海站,8:40上地铁四号线,9:10下地铁,9:15到达上海浦东一家德国滤水壶公司上班。全程2个多小时,实现从小县城到魔都的“无缝衔接”。这段时间中,不能有5分钟的误差,包括从家到高铁站的堵车,否则我就会迟到。下班的路程同样如此,每天上下班要花费近5小时的时间。

  难以置信,这样的生活我坚持到了今天。2009年毕业后,为了履行跟女朋友当初的约定,我来到江苏昆山。文科出身的我,觉得上海的发展机会更多一些,于是选择了到上海工作。

  在上海工作的头两年,昆山还没有高铁站,我每个周末从上海坐火车来昆山,过了周末再回到上海。伴随着2010年7月1日昆山高铁站的开通,我发现,像我这样的“沪漂一族”队伍越来越壮大了。大家每天在一个时间,从昆山不同的地方赶往昆山高铁站,安检进站,坐同一列班车。

  见多了,一些“沪漂族”从陌生人变成了朋友。“沪漂族”里,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但都有着同样的生活方式。每天上车后我们有了一个习惯,会看看经常赶车的“伙伴”还在不在。有时突然不在了,就猜测可能出差、家里有事;时间久了,伙伴依然不在,我们就开始猜测,他可能已经换了工作,或结束了两城生活,在昆山或上海长期定居下来。

  “高铁人生”辛苦而波折,由于停车时间比较短,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都有坐过站的经历,最短坐过站坐到苏州,万一聚会喝大了,还坐过站到过镇江。但上海这座城市的诱惑力,还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沪漂”的行列。高铁的开通和班次频率增加无疑为“沪漂一族”提供了交通保障,两城生活甚至比同城生活更便捷。从最近的昆山,到稍远的苏州,还有少量的无锡人选择“打高铁”来上海上班。

  两城之间不容易察觉的变化,被7年里攒下的厚厚一沓车票所记录:2010年之前,昆山老火车站只有动车和慢车,动车的价格是14.5元,慢车的价格是11元;2010年昆山南站有了动车和高铁,动车票价14.5元,高铁票价24.5元。妻子为我算了一笔账,每月往返22天,高铁费用大约1000多元。

  选择“沪漂”不仅需要内心的坚毅,更多的还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许,我的沪漂生活可能还会继续,但发达的交通会让我的上下班时间越来越短。我们追求着快节奏、高信息量、高竞争的工作氛围,也享受小城市的宁静、悠闲和安逸。这种强烈反差似乎可以体验到更好的工作、生活。上海这座城市给年轻人不断奋进的动力,让人生充满希望和机会。未来的昆山,伴随着高速发展,也许会吸引更多的“沪漂族”在这里定居生活。

  专家点评:素朴之至,乃至以一串数字表达交通中的种种,但自有其表现力。无文,有时恰恰就是力量。这种力量,来自真切的甚至有点残酷的生活,唯其如此,“高铁”的诸种意味得以呈现。

  请你打分________

标签:

责任编辑:戴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