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园3个月引来82只“金凤凰” 倾情扶持催生创富合力
来自富民一线的报道②
4月22日,记者辗转找到位于南京城东一个小巷里的南京友谊创意产业园时,产业园负责人吴思雨正与场地房东洽谈扩大承租面积事宜。“要进园的企业很多,现有5000平方米的场地严重不足,要能扩大一倍就好了。”
南京友谊创意产业园成立于2016年4月。短短3个月,这个位置偏僻的大学生创业园就集聚了82家企业。吴思雨坦言,“因为创业者在这里可以贷到款”。
同是大学生创业者出身的吴思雨深谙资金在大学生创业中的作用。“2010年我刚开始创业时,就因为缺钱经常错失了大客户。”当时,吴思雨就希望,有一天自己挣了钱可以帮助优秀的年轻人创业。2013年吴思雨转让已经颇具规模的企业,和另外两个合伙人一起,专心创业投资。友谊创意产业园主要经营的是教育、文创和科技类创业企业,所有企业进园前,吴思雨都要请专家严格筛选把关,保证进园的是优秀项目。
吴思雨说,现在国家的创业政策很好,不管是官方的还是民办的创业园,进园企业都可以享受3年房租和水电费减免的优惠。“我们还提供担保帮他们到银行贷款,只要创业公司能正常发放员工6个月工资,基本上都可以获得低息贷款。”
及时获得资金支持,对于初创企业确实很有吸引力。南京海奈丝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黄业成,就是这样被吸引进友谊创意产业园的。两年前,从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专业毕业的黄业成与中科院专家联合,用高科技手段从龙虾、蟹壳中提取纤维制作袜子。该项目不仅有效利用了餐桌废弃物,袜子还兼具防臭、抑菌功效,非常适合糖尿病患者,因此获得了南京市总工会主办的绿色科技创业大赛一等奖,赢得20万元的项目资助。但要把企业做大,需要购买原材料、开拓市场等,20万元奖金加上他向亲戚朋友借的钱很快就花光了。黄业成曾咨询申请过政府的创业贴息贷款,但发现申请手续比较麻烦,“除了找担保公司,还要找反担保人。像我这种老家不在南京的外地人,到哪里找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人做反担保呢?友谊创业园这边比较灵活,可以直接担保,帮助融资。”
与黄业成相比,南京工业大学硕士毕业生、南京普照化工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姜益林通过导师亲自出面担保,申请到了20万元创业贷款。不过,尽管如此,离姜益林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具体产品的梦想仍然很遥远。我国规定,创办一个化工厂需要的注册资金超过千万元,而且环评证书也难申请。为了筹钱,姜益林曾经陆续办了20张信用卡,总额度累计达40多万元,但仍无法填补创业资金缺口。为防止风险,他选择了“曲线救企”——委托两家具有资质的化工企业做产品转化加工,他自己负责支付工人工资和加工费,利润在10%—15%,“如果是自己办厂生产,利润至少可以在30%—40%。”
为此,创业者们希望,更多地区能及时将惠民政策落地,让更多人受益简化手续后的创业担保贷款。黄业成、吴思雨们还建议,取消反担保的贷款金额可以根据创业项目不同灵活设定。比如一些创业项目,如软件、创意项目对资金量需求较少,贷款额度可以低一些;一些化工、智能制造、新材料项目取消反担保的资金额度可以高一些,“如果已经是创业典型,或者是信用良好的创业者,其创业项目应该已经具备一定规模,10万元以下的扶持作用毕竟有限”。
作为一家民营创业园,吴思雨和他的团队平时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即帮助创业者和政府部门打交道,将政府信息分类后传递给创业者。“很多政策都散落在各个部门,尚未形成合力。很多创业者并不清楚自己创业可以得到什么扶持。”吴思雨说,以创业大赛为例,每年国家、省,及各市、各个部门都推出各种各样的大学生创业大赛。在省级层面,人社部门有两年一次的大学生创业大赛,教育部门有“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团省委有“创青春”创业大赛,另外,科技、农业等部门也有各种创业大赛。大赛期间,很多“风投”机构会关注创业项目,参赛者可以借机宣传、推介项目,如果获奖,还可以得到不菲的物质奖励以及贴息贷款。“如果相关部门能把散落在各个部门的创业信息、扶持政策、创业活动整合到一个部门,创业扶持资金盘子可以更大,创业者们寻求扶持的路径也会更方便些。”
延 伸 >>>
省人社厅相关人士坦言,目前各级创业贷款政策中为了资金安全设立的反担保规定,确实卡住了部分人的创业贷款需求。相关部门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今年初我省出台的富民33条就提出,“进一步降低创业担保贷款门槛,贷款10万元以下、由创业担保基金提供担保的,以及被选树为市级以上创业典型、获得省级以上创业示范基地推荐等信用良好的创业者经综合评估后可取消反担保。”
一些地区政策及时“落地”,给创业者提供了方便。比如4月初,苏州市就提出,对在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和苏州市市民信用信息库中无不良记录的一类贷款申请人,可取消反担保要求。贷款额度小、信用良好的其他典型创业者可经评估后取消反担保。
省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张春龙也建议,最好能有一个牵头部门将各种创业政策整合起来,形成政府支持创业的合力。同时,政府在培育和扶持创业的过程中,也可以尝试市场化运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将创业政策落到实处。或者设立创业基金,让支持创业的社会力量去申请。
后 记 >>>
江苏正在打造全国最具活力的创新创业集聚区。2016年,全省新增登记企业、新增注册资本同比分别增长30.4%、45.2%,支持成功自主创业22.8万人,成功带动就业89.3万人。今年以来, 从年初的“富民33条”,到3月份的全民创业行动计划,我省创业利好仍是不断。如何让创业政策从红头文件变成创业者的现实利好,需要决策者走到创业者中间,倾听心声,精准施策,把好政策真正用足用到位。 本报记者 黄红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