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文婧
中国江苏网讯 站在东台市安丰古街的青色石板路上,看着两侧黛瓦灰墙的古朴建筑,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条古街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是苏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东台市通过实施“微改造”,让古街“见人、见物、见生活”,环境变得更优美,居民生活更便利。
去年,东台安丰镇美丽宜居小城镇建设入选省级美丽宜居城市试点项目,成为盐城首批入选项目。以老百姓最关心的城市建设和民生服务为落脚点,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和环境品质提升,盐城市努力打造人民向往的美丽宜居幸福之城。
关注居民需求,共享宜居生活
关注并满足群众的居住需求,是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的工作原点。从去年起,盐城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按照以需定项、标本兼治、完善治理的原则,努力把老旧小区打造成居住舒适、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家园,不断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盐城市亭湖区五星街道万户新村始建于1983年,小区总占地410亩,共有127幢住宅楼,是该市最大的开放式商品房住宅区之一,居住人口过万。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新村”成了盐城最老旧小区,下雨漏水、排水不畅、环境杂乱、违章搭建……一个个痛点问题让居民们苦不堪言。
去年10月,亭湖区投资1.8亿元,计划两年分6个批次对万户新村开展老旧小区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第一、二、五批次改造提升工作,对陈旧、老化、失去使用功能的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改造,补齐老小区功能短板。
“老旧小区改造,改的不仅是‘面子’,更是‘里子’。”五星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尚书说,把满足老百姓需求放到第一位,才能真正让老小区焕然一新。
在改造开始之前,五星街道驻点改造指挥部召集业主代表座谈,发放调查问卷4000份,广泛征集民意。聘请25名居民、老党员组建“共治委员会”,邀请8位设计师、建造师组建“共同缔造工作坊”,全程指导整治实施。
“万户新村最大的特点是居住人口老龄化严重。”万户新村社区党委书记陈建东告诉记者,小区60岁以上居民占40%,开展“适老化”改造势在必行。通过回租经营性用房,万户新村新增日间照料中心、老人助浴中心,并安装智能水表、燃气报警、智能烟感等智慧预警系统。87岁的王效渤住在万户新村小区近30年,如今每天中午、晚上都和老伴到日间照料中心用餐,“每顿不到10块钱,政府还给补助。我们老两口吃饭有着落,孩子们也更放心了。”
彰显地域特色,告别千城一面
盐城拥有江苏省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沿海滩涂、最广的海域面积。与海相伴、向海而生,盐城抓住沿海地区发展重大机遇,推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强化港口、港产、港城联动,打造别具一格的滨海风貌城镇带。
当渔民们抬着几大筐花生、核桃走向码头并将渔获放生,这意味着开渔的时候到了。在射阳县黄沙港镇,这样的风俗被保留至今。黄沙港是江苏第二大渔港,渔业历史悠久。该镇发挥传统渔业优势,促进产镇融合,打造黄沙港渔港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现代渔业服务中心、海鲜大卖场、水手之家、渔港风情街等,形成涵盖渔业生产、靠泊装卸、贸易集散、生活休闲、文化旅游的一站式服务体系,极大地改善了渔民生产生活质量,实现渔港、渔产、渔镇融合发展。
如今的黄沙港渔港特色小镇,如同一片蓝白色的海洋,吉祥物“鮟鱇宝宝”的形象被印在路灯、路牌、座椅上,尽显渔家风情。黄沙港海鲜大卖场的尽头就是渔港港口,新鲜海货从这里运送上岸。今年年底,百味渔城美食片区和渔港度假区一期工程将全面建成投入运营,小镇功能配套、空间品质将进一步提升。
东台市何垛河先导区休闲景观带的改造,同样彰显特色。沿着闲置的航运河道打造滨水栈道,将两岸老厂区改造成为工业展示馆,建设双螺旋基因桥串联两岸景观……结合沿线水岸治理和棚户区改造,水岸一体化展现“工业风”。
保留传统风貌,呵护一城烟火
走近位于盐城市区的肉联厂工业遗址,只见灰色水塔笔直耸立,不远处是厂区另一个“核心”建筑——冷库,它们见证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盐城肉联厂的辉煌。“计划经济时期,像这样大规模的肉类联合加工厂在全省也不多见。最鼎盛时,厂里办有学校、医院、电影院、招待所。”原肉联厂办公室主任王启斌说。
2016年,肉联厂冷库由于环保要求被关停;2019年底,肉联厂改制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为保留这片工业遗址,盐城市政府去年决定将肉联厂地块活化利用,在废弃厂房处打造冰雪主题文体综合商业项目,将冷库改造成“冰雪体验馆”,使之重新焕发生机。
“我们将对老厂房原有的飞檐、砖柱、格子天窗等元素进行大比例的保留,最大化还原建筑原真性。”盐城城投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滕锦构说,这样的工程要求虽然增加了设计施工难度,却可以有效保障城市文脉的活态传承。
王启斌此前一度听说老厂区要被拆掉、建造商业住宅,现在得知部分厂址将被保留,他十分高兴:“等旧址改造完成重新对外开放,我要第一时间带着孩子们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