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黛乱子草红了,好漂亮!”国庆长假首日,南通市海门区东布洲长滩公园迎来一拨拨游客,听江涛阵阵,感受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金秋意境。
游客脚下的绿地,两年前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芦苇荡。如今,5.5公里的堤顶公路变身景观路,沿路精心种植粉黛乱子草、虞美人、水杉、蒲苇、榉树等植物,改造疏浚的3.5公里“江州河”碧波荡漾,3.5公里的骑行道不时飘来孩子们的笑声。人水相亲的生态公园,已成为热度持续攀升的网红打卡地。
放眼海门,60多公里沿江岸线上,都在美起来。东布洲长滩公园的东西两侧,总面积逾30万平方米的青龙港生态绿地和总面积近100万平方米的张謇公园,分别于今年4月和9月启动建设。
生态进、生产退,治理进、污染退,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海门近年对沿江片区进行全面整治,“关停转”所有化工企业。今年,该区对沿江片区系统谋划,围绕风光带、城镇带、乡村带、科创带、产业带“五带”共建目标,统筹推进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打造可漫步、可穿行、有温度、有活力的魅力水岸空间。
“随着61.7公里沿江生态景观带全面建成,未来,在海门可近距离感受大江东去的豪迈,也可享受‘长滩十里、林风斜阳’的美好。”海门区委书记郭晓敏说,“与沿江生态景观带交相辉映、比翼齐飞的,是一条生机勃勃的科技创新带。”
走进海门临江新区,碧绿的草坪和连片的酒红色建筑,让记者感觉仿佛走进了一座大学校园。
2008年设立的临江新区,由临江镇与灵甸工业集中区合并而成,这个与上海崇明隔江相望之地,偏僻且多为江边滩涂,原本规划建设一座化工园区。“油门还没踩,我们就刹了车。”海门区政协副主席、临江新区党工委书记徐骏介绍,借鉴美国加州的尔湾小镇模式,临江新区围绕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聚焦生物医药产业,推进园区、社区、校区、景区“四区合一”,打造小而美的江畔小镇。
“这里环境好,生活很舒适。”世界上率先分离培养出人生殖嵴干细胞的第二军医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厚奇退休后,选择在临江新区创办企业,攻关脑卒中后遗症干细胞疗法。与他作出同样选择的,有4位院士、25名国家顶尖人才、31名自主培育省“双创人才”、81名海门区“东洲英才”及60余名留学归国人员。截至目前,临江新区已集聚2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建成亚洲最具规模的模式动物基地、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培养基生产基地等功能平台,生物医药产业应税销售连续3年保持40%以上的增幅。
在位于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招商工业海门基地2号坞施工现场,总组平台正进行最后收尾;码头边,3号极地探险邮轮正在作交付前的准备;车间内,多个分段产品正在加紧生产……近几年,这里驶出了全球首座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全球最先进半潜式起重生活平台、中国首制极地探险邮轮等一批“大国重器”。以招商局工业基地为龙头,海门先进装备产业产值已突破千亿元。
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在海门开发区,豪华邮轮装备产业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现代建筑产业园、謇公湖科创园等一批特色“区中园”蓬勃生长。“让‘黄金位置’释放‘钻石效益’,必须依靠创新。”海门区委常委、海门开发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施俊介绍,海门开发区全力构建国际水平、国内领先的创新生态,打造产业集聚新高地、江海联动新结点、科创引领新示范。
沿江地区的产业腾挪,没有让海门“慢”下来。上半年,海门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实际利用外资等10多个指标位列南通第一。海门区区长沈旭东说,打造科技创新“强引擎”,海门在已有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基础上,力争5年内,再形成1个千亿级、2个500亿级产业集群。
记者 陈明 徐超 通讯员 俞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