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长假,灌云县的潮河湾成了网红景点,多人自行车、骑小矮马等趣味十足的游乐项目,引得游客排起了长队。“潮河湾景区把河边这片草场划给我们做马场,我准备引入更多的马匹,让大家在这里感受马术的魅力。”马场的周老板高兴地说。
潮河湾曾是淮北平原上最大的一条入海河道,由海潮百年冲刷而成,呈“S”弯状。潮河湾畔的杨集镇潮河村,依托这条旧河道打造网红景点,实现了蝶变。
10月5日,记者走进这个苏北小村,花香扑鼻,水泥路四通八达,一排排青瓦白墙的小楼房与河塘相映生辉,村西边的潮河波光粼粼,整个村庄就像一幅风景画。
“以前,村里人除了种地,就是靠水吃水,打鱼捕虾。”潮河村党总支书记吴志江回忆道,“2015年之前,我们村还是省定经济薄弱村,村集体基本没有收入,村民年收入只有七八千元。”
村庄的“脱胎换骨”,依然源于潮河湾这条旧河道。自“十三五”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杨集镇整合扶贫资金,利用潮河的好风光,建成潮河湾景区,统筹打造沂河淌片区景区,加快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如今,潮河湾景区成功摘得国家3A级风景区称号。“随着景区开发,村集体流转土地1850亩,原本闲置的沟塘、河堤,每年为村里带来15万元收入,加上扶贫资金建起的厂房出租,一年又有3万元收入,现在,村集体年收入稳定在18万元以上,一举摘掉了经济薄弱村的帽子。”吴志江介绍说,潮河村共有603户村民2858人,土地流转后,村民每年除了获得每亩地1000元的租金,还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到潮河湾景区打工。
借助潮河湾景区建设的契机,2016年起,潮河村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两横一纵村庄主干道1000米,调整疏浚大中沟4条,新增绿化面积80亩,新建1个村民休闲中心广场、60盏太阳能路灯、4座高标准公厕等设施,整村规划、整村推进,全面建设宜居宜游、农游相融的美丽乡村。截至目前,潮河村累计投入资金9000万元,完成基础设施、文化建设等项目30多个。
70岁的村民沈来华家有5亩地,原本一年只种稻麦两季,亩均收益不足千元。“现在家里的地差不多都流转出去了,只留下口粮田,不用干活,就能拿到和以前辛辛苦苦种地一样多的收入。我自己打工做保安,月收入1500元,老伴去景区栽栽花、拔拔草,一天也有60元钱收入,再加上老两口的养老金,算下来,一年总收入4万多元,日子和以前比,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喽!”沈来华笑容灿烂,“我这么大岁数了,每天能看上数字电视,家里什么电器都不缺,我还学会用智能手机上网买东西、交水电费。”今年春节,沈来华一家九口都在潮河村过年,“以前我不敢说大话,可今年我敢说了,家里人有三样‘尽用’:自来水尽用,原来都是到河里洗衣裳;电尽用,天冷了空调随便开,不怕电费多了;煤气尽用,不再烧草了。还有三个‘尽吃’:粮食尽吃,油尽吃,菜尽吃!”
如今,潮河村有150多人被潮河湾景区吸纳务工,村民年平均收入达到1.2万元,2019年底,建档立卡户全部实现脱贫。
环境美了,商机多了,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纷纷回村发展。在通往沂河淌大堤油菜花基地的潮河东路边,潮河村四组村民怀学波正在自家的水果采摘园里忙碌。怀学波和妻子徐霞在外打工20多年,2018年,夫妻俩回家过年时,看到村里的变化,当下就决定不走了。在村两委的帮助下,怀学波拿出自己的积蓄,又贷了一部分款,流转50亩土地,建起了潮河水果采摘园。
走在田埂上,葡萄、黑加仑、樱桃、草莓等十几个品种的水果成片栽种。“经过仔细规划,我的果园四季有果,草莓采摘园今年就能看见效益,其它水果正在试挂果。据测算,采摘园第四年就能回本,今后一定会越来越好!”怀学波信心满满地说。
昔日名不见经传的潮河村,已摘得全国五星级乡村休闲示范企业、省四星级乡村旅游企业、省湿地公园等多个荣誉,村民们也走上文明、富裕的小康之路。
记者 吉凤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