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苏州“市域国资国企一体化”给人启示 激活地方国资需要“融合思维”
2020-10-20 06:3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苏州市创新体制机制,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围绕“市域国资国企一体化”,打破不同层级、不同行政区域国资国企融合发展的“玻璃门”,为国资国企的市场化合作共赢打造良好平台。4个多月来,一大批过去“无法想象”的重大项目纷纷上马,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拆除“玻璃门”,创新机制集聚市域国资力量

“国内国资国企管理有个特点,就是分级监管。各层级之间,沟通链条并不顺畅,除一些制度性借鉴举措外,缺乏实质联动,甚至同一层级的国有企业之间,也常常单打独斗,合作氛围偏弱。”苏州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盛红明说,过去地方国资国企合作案例很少,造成不少由行政区划和行政层级为“界”产生的同质、低效投资,阻碍国资国企融合发展的“玻璃门”比比皆是。

今年6月,苏州在全国率先推出市属国企与10个区县国资板块通过市场化方式开展合作的“1+10”项目合作机制,围绕项目合作,同步创立集创新、共享、会商、落实、服务与评价于一体的管理体系,并搭建项目库,汇总全市各级国企计划推出的重大投资项目,有合作意向的市内国企可依据自身主业自行对接。同时,合作方式也更为多元,包括鼓励各方通过合资新设、增资扩股、股权转让等方式牵手,“形成立体合作的局面,打通国企资源跨层级、跨行政区域流通的‘任督二脉’,促使市域国资力量从分散走向集聚。”苏州市国资委发展改革处处长仝彬说。

机制创新,点燃了各级国企的热情,一些以往想做却未能上马的项目“崭露头角”——市区镇三级联动共同投资的吴中区金庭镇全域旅游提升等一大批乡村振兴项目开始涌现;市区国企联合开发、具有“苏式特色”的吴江怡养健康养老产业项目等,在过去也是“难以想象”的;直接服务城市生物医药“一号产业”的“苏州市产业引导不动产基金”、助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跨区域跨层级投资联合体等大体量项目也顺势而生。

截至9月15日,项目库共发布合作项目102个,预期投资规模1145亿元,其中不少都是依托新机制的新设项目。盛红明分析,机制创新为合作提供了平台、使好项目更为人知,同时也推动国资国企在城市交通、生态保护、文化传承、民生保障、现代产业等方面更好地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并在合作过程中保住更多民间市场主体,“有助于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运转,把发展的蛋糕越做越大。”

项目牵引,投资项目就是投资城市未来

机制创新不仅使市域国资国企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整合,也在改变国资监管方式与资本参与方式。

“打破行政区划与层级的项目合作,只要在企业主业范围内,参与与否、多大程度参与、合作中谁占主导,都由市场化的方式来决定。”盛红明透露,这在更大限度打破“国企行政级别决定话语权”的同时,也预示着市域范围内将形成“上下联动”的国资监管局面,“市、区(县)两级国资监管机构,从各自监管企业的项目资金出发,形成对合作项目投资把关的监管合力,形成市域范围内国资监管大格局。”

“对项目负责,也意味着项目运行质量会更高。”在仝彬看来,“未来入库项目体量与合作密度会更高,很可能超出一家或多家企业此前获批的授信额度,这就离不开后续金融支持。”

“市域国资国企一体化”形成的氛围也令资本界兴奋。“投资项目就是投资城市的未来。”苏州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兰凤表示,银行近期针对项目合作机制制定了金融服务对接方案,“紧盯项目库实时动态,委派专人赴国资委驻点跟进。”国内五大行也分别与苏州市国资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每行均提供不少于1000亿元的意向性授信额度,总计超过5000亿元。苏州本地金融机构也“不甘示弱”,国发集团、东吴证券、苏州银行、东吴人寿和苏州资管在今年9月便专门成立“国资金融服务联盟”,为合作项目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

“这是一件共赢的事。”苏州市国资委办公室主任张桢认为,金融助力项目落地,项目服务城市发展,“城市板块做强了,不论国有、民营,大家都有。”

“1+10”非终点,地方国资发展需“跳出地方”

如何将共赢之事做成长久事业?“用小机制开启大天地,未来至少还有3件事要做。”盛红明说,当前机制创新针对的是市内国资国企,目的是握指成拳,而未来深化项目合作,则要在更开放的环境里力争形成“1+10+N”的格局。

首先,基于融合发展,努力与央企和省属国企实现合作共赢。盛红明坦言,地方国企与央企和省属企业的项目合作之门尚未彻底打开,“一个地方项目,央企一单便可投资数十上百亿元,地市国企的能力很难相提并论。”于是长期以来,央企、省属企业在地方直接拿项目投资的情况更多,“所以,当务之急是整合全市国资力量,通过合资新设等方式提升自我实力。”

“1+10+N”的“N”也指向项目合作下的长三角区域国资国企一体化。今年7月31日,上海市国资委出台《本市国资国企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组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投资和投资服务平台”“打造长三角产权交易共同市场”与“构建国资国企区域发展协调机制”等3项任务。8月初,盛红明带队与南京市国资委等学习交流。

“在市域国资国企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与民资、外资等社会资本的合作与共赢。”盛红明直言,国资搭台能把许多过去依靠民企、外企或单一国企干不了的事做起来,“机制运转成熟后,项目库将向社会开放,届时国资一体化‘撬动’的是全社会优质资源的流通与融合。”盛红明说。

记者 李睿哲

标签:
责编:路航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