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钱袋子鼓了,文明素养也得跟上
2020-10-19 06:2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这期上榜的有我们庄的张立新。他义务修桥两年,平时还经常帮我们修农具,他上榜理所应当!”“你看这个王兴龙,几年如一日孝敬卧床不起的80多岁老母亲,真是个好儿子。”9月29日,东海县白塔埠镇新元村农民集中居住区——新元新村,六七个村民正聚在村部前兴致盎然地讨论新一期的善行义举榜。

“我们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由村民代表、党员代表等一起评选出三四名村里的先进典型并张榜公布,还有‘最美婆媳’‘文明家风’等评选。咱们农村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通过这些平凡生活里的好人好事来教育身边人,彰显正能量,提升村民的文明程度。”新元村党总支书记夏兴保的话朴实无华,却说出了这个经济强村的移风易俗之道——打造小微平台,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吸引农民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打通乡村移风易俗“最后一公里”。

新元村地处东海县最东侧,311国道从村前横贯而过。改革开放后,新元村就开始大规模种植西红柿,发展高效农业。大约10年前,不少村民又开着吊车跑遍全国,跑出一个“吊车专业村”。去年,新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万元,可谓民富村强。

“虽然经济上比较富裕,但咱们村以前风气不太好,兄弟、邻里之间经常吵架,红白事的攀比更是造成不少铺张浪费。‘钱袋子’鼓了,这文明素养也得跟上。”夏兴保毫不讳言。

目标有了,路子怎么走?新元村打造微讲堂、微视频、微建议、微心愿、微服务“五微”平台,建立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组新时代文明实践分站、文化中心户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三级机构,落实场所、机构、人员及经费保障,初步建设涵盖全村的文明实践阵地36个, 实现行政村、自然村全覆盖。

在新元村村部楼上楼下转上一圈,道德讲堂、青少年活动之家、图书馆等一应俱全。微讲堂的活动安排井井有条——移风易俗:一季度,节俭养德教育;二季度,倡导文明家风;三季度,陈规陋习大家谈;四季度,关爱弱势群体、弘扬志愿精神。科技教育:一季度,高效种植技术;二季度,西红柿病害防治;三季度,火龙果栽植技术;四季度,现代农业无土栽培。“微讲堂精心设计不同的课程,对留守儿童、老人等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加吸引力,形式也灵活。”夏兴保说。

经过多年培育,乡风文明的提升让村民有了切身感受。在农村,过去盖房子本是件令人头疼的事情,一寸土地也能让邻里间打起架来。而在东海县石湖乡承包了14个香菇大棚的孟三强却淡定得很,“因为不着急住,我老家的房子盖了一年,中间我只抽空回来了几趟。现在,按着村里规划盖的三层小楼已经基本完工,500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花了40多万元。”孟三强说,他把钱打给自家大哥二哥按进度付款,本地的施工队尽心尽责,材料堆放难免碍着邻居,招呼一声就理解了,也从没发生过材料被偷的情况。现在正是采摘香菇的时候,孟三强整天扑在大棚里,“要不是风气好了让人省心,我哪能这么轻松就把房子盖起来?疫情期间我损失约4万元,现在香菇价格又起来了,地头都能卖到5元一斤,我得趁着这阵子把钱再赚些回来。”

红白事的铺张浪费也是农村常见的陋习。新元村成立红白理事会,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村民朱同法的老父亲今年春天去世,酒席只摆了十来桌。老朱家家族大、实力强,朱同法有8个叔伯弟兄,按照村里以往的风气,酒席能摆上百桌。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再加上红白理事会的引导,朱同法家的白事只有近亲参加,不大操大办的风气自此在新元村延续下来。

走在新元新村里,街面干净整洁,黑瓦白墙的三层小楼整齐划一,家家户户院子里摊晾着刚收下的玉米、黄豆、花生。广场的大树上绑着几只照明灯,“这是我们给跳广场舞的村民免费提供的灯光。”夏兴保哈哈一笑,每天晚上,村部门前、孝爱广场上,都会有两支跳广场舞的队伍,老村里同样也有两支广场舞队。“让百姓在移风易俗、培育新风的过程中提升获得感,才是我们的根本目标。”

记者 程长春 吉凤竹

通讯员 李贵仁

标签:
责编:路航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