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怎样的居住环境算“宜居”? “上学有通学道路,接娃有等候公园,脚下是塑胶步道,门口有中医坐诊……生活方便了,心情舒爽了,人就宜居了。”走进曾经的“城郊接合部”——南京市栖霞区姚坊门街区,记者随机采访居民,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宜居梦”。在江苏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进程中,家门口的“小确幸”滋养着越来越多的居民。
宜居街区,规划建管从“心”出发
去年3月,省级宜居示范街区落地姚坊门。住区改造、道路改造、景观提升、邻里中心建设……9月8日,记者探访这片0.92平方公里区域内各功能区,感觉一幅宜居生活画卷在此展开。
“居民心里想的,就是我们要改造的。”栖霞区尧化街道尧新社区党总支书记曹飞带记者走进施工中的姚坊门邻里生活中心。“中心建筑面积达4900平方米,明年5月投入使用,以后居民就有自己的‘大客厅’了。”曹飞介绍,中心一楼是小舞台、书吧、零售区域;二楼是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阁和日间托老机构也将入驻;三楼是托幼亲子空间;顶层大平台作为幼儿活动场地。
省住建厅厅长周岚表示,美丽宜居地区集成改善是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宜居街区要推动“围墙内”私密独立的居住空间与“围墙外”多元活力的开放空间充分衔接,解决现实矛盾,改善街区秩序,消除安全盲区,优化慢行交通,探索住区物业管理与城市管理的有机融合。
明朗的秋阳下,沿着总长4.7公里的砖红色健身道漫步,人们感受到惬意和安心。“街区孩子们都知道:红色的路安全,黑色的路有车。”南京姚坊门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朱佳佳介绍,环绕13个小区,健康步道、通学道、林荫道“三道合一”,小学、幼儿园、邻里中心被串联起来,2万多居民出行更加安全。
在花园式的小学和幼儿园拐角处,有一座小游园,名为“等待的一万种可能”。有了它,家长接送孩子时不会再拥堵在马路上,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在专区停放,有长凳可供小憩,孩子放学后还能游玩一番。
“宜居街区的规划和建设真切改变着生活,不过后续还要管好,让环境保持下去。”朱佳佳介绍,他们正在探索街区物业管理新模式,实现公园、住区、门面房、停车位、商业综合体、邻里中心、校园等管理一体化。
近几年,江苏累计整治6274个老旧小区。未来宜居城市建设中,“15分钟社区服务圈”“10分钟体育健身圈”“5分钟便民生活圈”等健全的商业、教育、卫生、养老、文体等居住配套功能将逐渐普及,像姚坊门这样的改造街区将越来越多。
口袋公园,人人都有“绿色客厅”
“逛瘦西湖的少了,家门口就有景儿。”“城市多一些健身绿地,医院就少一点拥挤。”采访中,扬州市民这几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
在建筑密集、人口稠密的老城区,一道围墙里是狭窄的住区,墙外则是闹哄哄的马路,公共空间稀少的问题长期困扰居民。但这几年,推门即见绿、转角遇到美,扬州公园建设开始进入“收获期”。扬州市住建局公园建设与管理处处长陈静介绍,截至去年底,当地建成并对外开放的免费公园已有392个、面积达3683公顷,市区人均拥有公园绿地面积达19.57平方米,相当于每个居民都有一个“绿色客厅”。扬州还在全国率先出台“公园条例”,让公园成为观察这座城市宜居性的新视角。
开放式公园多了,扬州继而征集100多位“口袋公园”市民管养员,既解决管养人员短缺问题,又圆了一批园艺爱好者的“花园梦”。今年,当地还邀请市民观察团组建“啄木鸟卫士”团队,随时发现、反馈和解决问题。扬州大学也组织100多名大学生,成立“城市公园青年卫士队”。
未来城市公园绿化将更加注重均衡布局,提高可达性。我省率先出台“城市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规划,“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将成标配。南通的小游园越来越多;泰州“空地转绿地”工程以数百公顷为单位持续增长;徐州排查绿地布局相对薄弱区域,拉长短板,见缝插绿。到今年底,我省每个设区市要建成绿道100公里,并新改建80个便民型公园绿地。
凸显特色,做“最潮”的那条街
按照部署,江苏的住区综合整治,将针对不同建设年代的小区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城市就像一个有机体,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街区更新不仅能赓续文化、改善民生,还能为区域产业发展带来新契机。”参与南京老城改造的秦淮区国资集团白房报修服务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陈宁说。
经过半年多精心打造,南京太平南路北片区“脱胎换骨”。居民们纷纷点赞:“没想到动了一个‘小手术’,老街重现风采,变身‘最潮’那条街。”家住东白菜园52号的顾梅芳说,以前巷子里电线杆林立,空中一片“蜘蛛网”,这次实施网线入地,让人舒心。透水道路解决了积水难题,遇到超长雨季也不怕。巷子门头店招五花八门,出新拆除后侧重展示近现代建筑风貌,破旧街区立刻变得“高大上”。居民们每天进进出出,心情都变得愉悦起来。
太平南路北片区位于秦淮区,占地面积17.2万平方米。在一片不到1平方公里区域内,人们能见到民国时期独栋西式住宅、近代联体住宅以及近代传统中式民宅等多种类型的18栋民国建筑遗产。改造中没有大拆大建,而是尝试“有机微更新”,保留街区原有建筑造型,采用青砖白墙饰面,辅以拱门和回廊,让人感觉宁静而美好。
环境和交通的改善还激活了业态,一个集零售、餐饮、办公、娱乐、生活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时尚生活旅游片区在这里逐步成型。陈宁说,在今后的老旧街区改造整治中,将强化特色风貌保存意识,让出新的“惊喜”变成持久的“宜居”。 记者 唐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