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连云港市徐圩新区各项目工地桩机林立,工程机械发出的轰鸣声奏响着徐圩高质量发展“奋进曲”。在徐圩新区西南部,一个名叫香河村的小村庄也是一派繁忙景象。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村里的村民不是靠种地赚钱,而是通过“龙头企业+特色村庄”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在香河生态园的一个农业大棚里,村民李佃通正在为嫁接的黄瓜苗除草、扶苗。“我家有18亩地,以前种的是大豆、玉米、小麦传统农作物,每年忙里忙外一亩地收入2000元钱,除去成本,收入很有限。”李佃通告诉记者,2016年土地被全部流转,村里安排他到香河生态园管理农业大棚,“现在我们一家五口,3个人有工作,月收入上万元,加上土地流转等费用,一年算下来家庭年收入20万元左右。”李佃通说。从农民变身产业工人,在香河村,1600余名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徐圩新区启动应急备用水源地等重点工程项目,通过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发放土地流转费用等措施安置失地农民,实现园区建设与香河村发展的精准对接,让村民享受到了开发建设的红利。
香河村村委会主任、香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陈治臣介绍,该村通过土地流转,实行每户土地带人机制,即每个失地农民家庭可以安置1人在香河生态园工作,让失地农民变为新型产业工人,大家拿到了固定工资,家庭收入也有了保障。
“我们重点布局健康水产养殖、绿色蔬菜产业一体化、绿化苗木基地、生态年猪规模化标准养殖、生态立体种养和仓储物流加工项目六大农业产业项目,突出抓好本地特色水产、西瓜等农业产业,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江苏香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明光说,随着香河生态园建设全面展开,当地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从2016年开始,香河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2019年达到182万元左右,2018年以来通过股份制改革、清产核资等措施,每个股份集体合作成员年底还可以分红。近年来,香河村围绕石化产业基地做配套服务,建立并发展支柱产业,进一步实现村民增收和集体增效。
目前,香河村还计划打造副食品加工产业。陈治臣告诉记者:“我们将通过发展豆腐、豆皮、豆芽制作等村里传统副业,以及包子、水饺、面条等副食品加工,为石化产业基地提供配套服务,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
为了更好地建设美丽乡村、倡导文明乡风,香河村充分发挥农村一线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从党员开始带头流转、签约,党员挨家逐户带头做工作。陈治臣说,借助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百姓对新区开发充满期待。
香河村的公共资源供给能力也不断强化。现在的香河村,村民工作日忙着上班,下班后组织广场舞、淮海戏等特色文化活动,业余时间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营造起文明和谐的乡风。村民们还能享受教育补助资金、大病救助医疗基金、养老补助金等相关惠民措施,获得感满满。
记者 赵 芳
通讯员 徐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