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江苏之美在于水,“水韵江苏”素享盛誉,“鱼米之乡”自古闻名。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要以江河湖海为脉络优化空间格局,充分彰显“水韵江苏”之美,正是站在永续发展的高度,针对美丽江苏建设作出的重要部署。
放眼全国,江苏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和大海的省份。长江横穿江苏构成壮丽的横轴,大运河纵贯江苏形成秀美的纵轴,太湖、洪泽湖如镶嵌在大地上的两只蓝色的眼睛,而浩瀚的黄海如同图画中隽永的留白。江苏依水而生、因水而兴,自然禀赋为江苏带来了发展契机,也成为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中最大的变数。如何系统谋划沿江、沿河、沿湖、沿海地区的发展,统筹考虑生态保护、城镇布局、产业发展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成为摆在江苏干部群众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沿江地区,一江两岸是我国经济发展基础最好、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沿线还有一些传统工业企业,如疮似疔,唯有通过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才能把“生产岸线”变成“生态岸线”,不断改善滨江风貌。与此同时,义无反顾地落实“十年禁渔”责任目标,才能唤回长江水清鱼跃、岸绿景美的良好生态环境,再现“春江花月夜”的美好景象。
沿海地区,既有新崛起的深水良港,又有坦荡无垠的滩涂,地质地貌多样,资源非常丰富,只要坚持高起点系统性规划建设,深化陆海统筹、江海联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打造令人向往的生态风光带、人海和谐的蓝色经济带,让滨海城市、风情小镇、旅游胜地成为一颗颗明珠,串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最美海岸线。
沿大运河地区,古码头、古驿站、古村落众多,形成千余年的文化积淀,至今仍熠熠生辉。在继续维护大运河航运水利功能的同时,要系统推进历史文脉传承、生态环境修复、岸线景观塑造、绿色经济发展,一体建设高品位、高水平的文化走廊、生态走廊、旅游走廊,形成江苏的美丽纵轴,留住“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意。
沿太湖地区,是经济繁荣、产业发达、文化灿烂的“人间天堂”,也是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要更加彻底推进大湖生态清淤、堆泥成山、湿地建设,打造环太湖科技创新圈,优化沿湖现代化城镇组团,建设世界级生态湖区、创新湖区,唱响新时代的“太湖美”。沿洪泽湖、高邮湖、骆马湖,沿淮河、黄河故道等地区,共同构成了苏中苏北大地的“绿色肾脏”,承担着生态涵养、水利疏浚、自然屏障的重要功能,要发挥生态禀赋优势,展现生态价值和生态竞争力,建设江苏发展的“绿心地带”。
我省水网密布,水流所至,山水环绕,沃野平畴,小的水系也要精细规划,形成遍布城乡的美丽生产生活形态。古人逐水草而居,而今丰裕的水资源依然在赋能江苏发展,但发展不是单纯向自然的索取和掠夺,经济繁荣与生态保护也从来不是一场“零和博弈”。我们只有对母亲河、母亲湖心存敬畏,牢记生态底线,把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与城乡发展大格局相融合,步调一致,才能功在当世、利在千秋,永葆“水韵江苏”的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