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新华时论:抢抓人才“回流潮”
2020-08-03 06:4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魏晓敏  
1
听新闻

日前举行的淮安优秀青年人才引进活动暨夏季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向人才送上了3份独特的“礼物”,出台了吸引人才的一系列政策。从设立“人才日”,到发放“英才卡”,再到举办“菁英会”,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二三线城市动作频频,各显身手吸引人才。

“出去一火车,回来一卡车。”长期以来,一些中小城市苦于人才流失。然而,这种情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最近一组针对2019届高校毕业生的统计数据显示,本科毕业生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2015届的26%下降至20%,高职毕业生选择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2015届的19%下降至15%。这就是说,相比过去,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回到了二三线的中小城市。

国际上的人才引进规律表明,当一国或一个地区的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后,科技人才即开始大量回流。这一“回流拐点”,其实对二三线城市也有借鉴意义。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很多二三线城市的人均GDP早已超过2000美元,这些城市的产业基础、配套设施以及企业数量、层次、规模早已今非昔比。高楼林立、交通发达,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不亚于大城市,已经是一些二三线城市的普遍情况。而一些传统大城市房价高、生活成本高、通勤时间长,让很多毕业生望而生畏。对比之下,中小城市在人才竞争中的“得分点”陡然增加,对人才的“磁场效应”陡然增强。对中小城市来说,应该抢抓人才“回流潮”,顺势而为,积极作为。

抢抓人才“回流潮”新机遇,首先要重视引才,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把人才发展放在重要位置。近年来,不少中小城市都出台了就业补助、租房补贴、购房券兑现等引才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这些真心实意的政策红包加速了人才向中小城市聚焦、回流。还应该看到,当前不少毕业生在面对留在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的选择时,最看重的往往是发展的平台和公平的竞争机会。如果光有舒适的环境,缺乏实现自我的平台,恐怕引进来也留不住。因此,既给优惠政策又给平台机遇,才能拓宽人才回流的“河道”。

让中小城市人才“回流潮”更加汹涌,还需要人才就业观念的转变。一直以来,关于“留在大城市里闯一闯”还是“回家乡”的讨论不断。应该承认,每种选择都值得尊重,但是,“宁要大城市的床,不要小城市的房”的传统观念却应该摒弃。“心有舞台天地宽”,中小城市数量众多,聚集了庞大的资源、产业、环境等发展要素,必将为各层次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

对中小城市来说,如何实现从“人才流失地”到“人才回流地”再到“人才新高地”的转变,是摆在城市面前的现实问题。社会各方应该为中小城市引才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帮助中小城市在发展中引才聚才,在引才聚才中实现更好的发展。

标签:中小城市;人才;三线城市
责编:戴凌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