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6月5日讯(记者 郭蓓 通讯员 程守勤)从湖北武汉到黑龙江,再转战吉林,1月19日,中央指导组专家成员、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邱海波已经在抗疫前线奋战了4个月。今天下午,抗疫专家邱海波凯旋回宁。
江苏省政府副省长陈星莺、省政府副秘书长王思源,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谭颖,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医疗救治组组长李少冬;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党委书记郭小明等前往机场迎接。
坚守“红区”:当一名临床好医生
1月19日,邱海波在出差途中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指令,让他火速奔赴武汉参加疫情防控和救治指导工作。自此,邱海波以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专家身份紧急出征,投身武汉疫情防控最前线。
紧急驰援武汉后,邱海波坚持战斗在抗击疫情的“红区”(重症隔离病房),辗转于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重症集中收治医院,进入隔离病房近距离查看、救治重症病人。疫情发生初期,有些医护人员对床边抢救等高感染风险的操作心存顾虑,邱海波便亲手示范为患者施行机械通气等抢救措施。邱海波用行动鼓励和带领医护人员冲锋在前。
为了节省时间,抢救更多患者,邱海波总是千方百计地提高工作效率。最初他到武汉巡查患者时,是搭乘政府的预约车,但由于每次到医院时间不固定、车辆不固定,出入医院都程序繁琐,难免浪费时间。邱海波就申请了一辆车,自己开车巡查各家医院,他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救治更多患者。在每个医院巡查时,为了节约时间,他尽可能减少更换防护服。一次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查房近四个小时,陪同医生本以为他从重症病房出来会脱去防护服休息一下,没想到他却从污物通道直接到另一层巡查。在他看来,时间紧,来不及休息,从这里走还能省一套防护服。当防护服特别紧缺时,他就只身一人进入重症病房,直接给护士下医嘱。邱海波坚持认为,作为专家组成员,不仅仅是远程看病例分析数据,要做到重症病人在哪,他就在哪。
作为ICU医生,邱海波教授始终用行动践行着医者的初心与使命。“重症病人在哪,我就在哪,不放弃任何一名患者!只要国家和病人需要,我一定坚守到底!”邱海波立下誓言。
建言献策:危急关头显担当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邱海波在救治实践中不断探索新对策。当他发现这次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后期病情会急剧恶化的情况后,他和救治专家组专家们向国家卫健委提出,要把救治关口前移,早期筛查病人,防止普通型转为重型,重型转为危重型。这一救治理念被广泛应用,为降低重症患者病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新冠肺炎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邱海波通过临床发现俯卧位通气治疗对多数危重症病人有效,操作时要将插管患者翻身。邱海波跟专家组亲自上阵,一起动手。他认为,ICU里几乎所有的重症病人都是“盯”出来的,呼吸机和各种器械、用药剂量一点一点调,不然病人就有生命危险。 根据他的建议,俯卧位通气治疗很快被写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
邱海波白天深入重症病区,摸索了解患者发病、病重特点、对治疗的反应,探索治疗路径。到了晚上,就在驻地与同道们探讨研究治疗方案,总结治疗流程和规范。他先后参与了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二版到第七版的制定,主导制定了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路径。
随着疫情迅速蔓延,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医院,各大医院收治能力有限,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日益增多,武汉形势越来越危急。中央指导组和国家卫健委领导多次召集专家组商议对策。邱海波和专家组成员多次向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汇报工作,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针对疫情早期武汉重症医学科一床难求的困境,邱海波等专家组专家建议除了3家定点医院外,增加武汉市区大型综合医院收治重症患者,增加重症医学科床位,专门收治重症患者。据此建议,武汉市很快确定了十余家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床位达到9000多张。随着重症病人和床位增加,医护人员特别是重症医护出现严重缺口,为了迅速降低武汉疫区的死亡率、提升治愈率,他又第一时间建议增加全国重症医学团队驰援武汉,重症医学科、呼吸科专家下沉到重症病房担任医疗组长。根据这个建议,国家卫健委迅速实施了“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救治办法。全国各地医疗力量驰援湖北的“大局面”迅速形成,全国约有19000名重症医学专业医务人员驰援武汉,占全国重症医护的10%,更多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2月初,武汉新冠肺炎患者快速增加,一些疑似和轻症患者不得不居家隔离。在对定点医院巡查中,邱海波关注到居家隔离的风险,他联合其他专家建议,改造武汉的宾馆、体育馆、会展中心等,作为收治轻症患者的场所,力求实现“床等人,不能人等床!”这一建议立刻得到中央指导组的认可。2月下旬,武汉改造出16座“方舱医院”,开放床位13000多张,先后收治患者12000人,确保了党中央“应收尽收”的要求落地落实。
权威发声:引导公众科学应对
除了向中央指导组提出建议外,邱海波还及时利用各种场合发布关于疫情的权威信息,做好社会心理稳定疏导工作。
疫情爆发之初,由于人们对病毒较为陌生,社会大众普遍产生了恐慌心理。“武汉会战”千头万绪,致胜关键点在哪里?如何降低病死率,危重症病例有多少?新冠肺炎到底怎么治?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人们急需科学、权威的声音。
邱海波充分利用媒体记者采访、新闻发布会等途径,凭借自己扎实的专业素养、临床诊治经验等,直面各种疑问,回应热点问题。国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央视《新闻直播间》《战疫情·武汉直播间》《新闻1+1》等节目中、《战疫公开课》的网络平台上……邱海波尽可能挤出时间,不断向公众介绍和普及新冠肺炎防控及重症救治的科学知识。
除此之外,随着全球战疫打响,始终战斗在武汉前线的邱海波教授多次应邀与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美国、黎巴嫩、希腊、巴基斯坦、伊朗、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开展视频交流,向国外同行分享中国抗疫经验,在全球战疫中,彰显中国力量与医者情怀。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4月15日前所有援鄂医疗队撤离,仅留下一支20人的专家团队,邱海波作为国家专家组留下的专家之一,驻点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继续指导武汉重症救治。
国家至上:从武汉转战黑龙江再战吉林
4月24日,武汉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清零!4月26日,国家卫健委留守武汉的20位专家开始撤离武汉。4月26日下午,邱海波教授也离开了他战斗了99天的武汉,但他没有回家,而是接到新的指令,当天下午飞往吉林长春,再转道奔赴黑龙江继续战斗!5月13日下午,在黑龙江哈尔滨指导抗疫的邱海波,陪同孙春兰副总理一行,从黑龙江哈尔滨转战吉林省吉林市指导抗疫。
“我们把湖北武汉的抗疫经验带到了东北,并根据黑龙江和吉林病例的特点做好针对性、个性化救治策略调整。”邱海波介绍说,黑龙江、吉林两省病例与湖北病例有所不同。从基因的测序来讲,吉林和黑龙江的病例多数是输入相关病例,跟输入病例的病毒完全一致,跟湖北本土病例的病毒不太一样。从临床上看,黑龙江、吉林两省确诊病例的病程潜伏期较长,病人没有症状,造成一些家庭聚集性传播。黑龙江、吉林两省确诊病例的临床症状不太典型,发烧的病人不是太多,有不少病例都没有发烧,有乏力或者有点咽痛的表现。而武汉病例的临床特点是病人多器官受累,不仅仅是肺受累,还往往有心肌、肾脏、肠道的损害。输入关联病例往往以肺的损害为主,是单器官而不是多器官的模式。比较好的一点是,黑龙江、吉林重症病例的比例比武汉低,发展成重症的比例不超过10%。
“在东北,新冠肺炎患者治疗上更积极更规范,防控、救治关口前移,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目前,吉林市所有的新冠肺炎患者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实现了重症患者零死亡,所以我就可以回来了。”在南京禄口机场,邱海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