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新时代青年如何赓续五四精神,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中展现担当作为?4月11日起,共青团江苏省委联合新华日报社开启“新时代江苏青年精神”大讨论系列活动,近2000名江苏青年拿起“麦克风”,为青春发声。
赓续奋斗 家国情怀
在不少青年人眼中,有一种精神具有跨越历史的力量,虽然宏大却触及内心最深处的温热和赤诚。很多青年回忆了自己的祖辈、父辈在新中国建设不同时期的青春奋斗故事。
南京邮电大学大一学生王雪雁在不经意当中“发掘”了外公的青春岁月。“外公17岁入伍到当时的解放军某导弹基地通讯团担任无线通讯骨干,曾多次参与中远程导弹的发射试验,特别是1966年10月27日冒着生命危险参加新中国第一颗导弹核武器发射。爱国、坚守、奋斗、希望,是外公那辈人给我的精神滋润。”
“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在江苏青年眼里,树立爱国理想,并将理想变为现实正是青春最出彩的方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研究生兰子奇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无人机作战方队吸引众多关注,而作为高速无人机系统研制者的南航团队,成员平均只有30多岁。“废寝忘食的工作,通宵达旦的演算,上千个日夜记录了这群青年人的辛勤付出。面对严峻的试飞条件,没有一个人退缩。‘祖国需要我’,这是江苏青年对国家最真挚的告白。”
敢为人先 奋勇担当
“在这场疫情中,学会放松不影响青年们冲锋,知晓恐惧也不影响他们勇敢。在生与死的考验中,涌现出敢于担当的青年。”江苏援鄂医疗队中占比超过三成的90后,是江苏青年学习的榜样。在疫情中没有后退,敢为人先的江苏青年是当之无愧的“青春之光”。
“江苏第七批援鄂医疗队最小的队员,是生于1997年的支曼曼,为了工作方便她剪去齐腰长发……”徐州市沛县气象局张竞文感慨,江苏青年以爱之名在苏鄂大地上汇聚起“江苏力量”,向这个时代证明,江苏儿女是可堪大用、能担大任的新时代接班人!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高三(7)班汤佳璇深情讲述的是自己的父母,“新冠肺炎突袭,在珠三角,驻港一线的父亲冲到抗击疫情一线,在长三角,有母亲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时刻在医院待命。我的父母,只在2月20日下午,短暂相聚两个小时,一年的等待迎来一次小叙,然后又要相隔异地,各自坚守。”汤佳璇曾翻出母亲身着绿棉布款式军装的老照片,水灵灵的小姑娘,被酷烈严苛的训练晒黑了双颊。在汤佳璇的记忆里,总是和父亲经历着分别,但她为父母而骄傲。“虽渐至中年,但他们如今所做的事,实际上都是青春精神的延续。”
务实创新 奋斗圆梦
“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立足岗位务实创新,很多江苏青年谈到自己的青春故事。
淮安市涟水县黄营镇人民政府办事员兼朱桥村党总支副书记王开源是一名刚入职8个多月的选调生“小萌新”,成为基层扶贫战线的“小战士”他深感幸运。他跳出过去的“舒适圈”,同扶贫办的同事们一起跑遍了23个村。“青春犹如一棵小树苗,只要我们牢牢把根扎在热土,就能练就过硬本领,面朝太阳茁壮成长。”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团委潘小保说,春节期间,南京水科院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安全监测项目部监测人员放弃原本的休假计划,选择继续坚守岗位,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工程建设。南海边的项目部人员迎难而上、全力应对,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保障了项目的连续施工。“作为新时代的江苏青年人,我们要立足岗位去创新、协作、实干,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