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芦艳)针对影响道路安全的超限超载行为,南京市治超综合管理平台项目的全面上线。记者从南京市交通局了解到, 从5月1日起,全市50个不停车检测点将陆续投入使用。通过该平台,实现了由以前靠人海战术治超向科技信息化治超的转变,自动把交通部门记录的货车超限超载证据链信息通过平台向公安部门推送,这也是全国首创的治超信息化应用。
“黑科技”上线 不停车也能完成全部检测
4月23日上午,扬子江大道天后村段,司机行驶时一如既往地顺畅。很多人没有发现,这里已经完成了不停车检测点位的硬件建设。由于靠近板桥汽渡及梅钢,这条路每天有不少货车运载沙石、水泥、钢材等经过。记者在现场看到,治超点充满了“黑科技”,通过在路面安装的一系列高科技设备,在无人值守、无需停车通过监控检测点的情况下,它们能完成动态称重、车辆抓拍、脸部抓拍、视频监控、信息处理等所有检测,并将信息自动上传。治超点的检测数据,将首先汇集到治超综合管理平台,系统一旦判断出车辆超限超载,将立即通过路面LED屏提示司机,并将信息提交给执法部门。
(扬子江大道天后村段不停车检测点)
“执法机构依据相关证据,就可以对涉嫌超限车辆进行调查取证并执法。”市交通局路政处周琪介绍,以往,南京市超限治理面临点多面广、人力不足、长效管控难以维持等难题,随着治超综合管理平台的上线运行,已经同步完成了50个不停车检测点、一个固定治超站和一个高速公路入口拒超点的数据对接,平台具备日均15万辆以上货车、1.5万辆以上超限超载货车的监测监管能力,日均传送共享500条车辆检测数据,大幅度提升了南京超限超载治理的监管与处置能力,进一步编细编密全市超限超载管控网络。
数据互联互通 有效提升执法工作效率
该平台以南京市公路治超站、高速公路收费站、普通国省干线收费站和不停车检测站等现有设施为基础,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以非现场执法手段为主,现场执法和源头治超相配合,实现了执法证据自动采集、综合执法与监管一体化、多屏互动与辅助决策分析、信息共享与协同监管等特色功能,构建了以现场执法、非现场执法、监测监管、指挥调度和统计分析为主的信息化格局,从数据层面实现了多部门的互联互通,为依法实施“一超四罚”(对货运车辆驾驶人、货运车辆、道路运输企业、货运场所经营者和货运源头单位按规定处罚)和失信联合惩戒提供了有效手段和工具,对推进公路治超由“人海战术”向科技化迈进,提升执法工作效率具有现实意义。
根据大数据分析,自该平台从2019年底试运行以来,全市超限超载车辆均大幅度下降,驾驶员的合法运输意识明显加强,道路运输安全态势稳中向好,货运车辆违法超限超载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道路运输市场渐趋规范,政府公信力大大提高,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安全出行。“自从2019年这个平台开启试运行以来,全市车辆超限率明显下降,以板桥汽渡治超点为例,以前每天都存在大量超限超载车辆,道路基础设施年年需要大修,花费巨大,现在平均一天只几件。”南京市交通局副局长罗睿介绍说,“现在已经有企业正在主动进行工程车辆的整体化改造,这样的改造力度和代价是非常大的,从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我们这套治超信息系统的震慑力。”
下一步,南京将稳步推进该平台在治超非现场执法和现场执法的应用力度,实现“全过程记录、全业务上线、全路网监控、全链条管理、全方位服务”的目标,全面形成以治超非现场执法为主、路警联合执法为辅的治超新模式,向着常态化、精准化的科技治超的新模式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