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梅剑飞 摄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对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12月6日-8日,第二届长三角综合交通发展大会在杭州举行,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提出聚焦高质量、一体化、协同发展,共同谋划长三角一体化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的优化完善。
联合起来扩大市场容量
资料图。梅剑飞 摄
轨道解决了运输快的问题,而解决“量”必须依赖水运。长三角地区河网密集,水运条件非常优越,潜力巨大。
“没有一个港口是全能的,能容纳长三角需求,我开裁缝店,边上也是裁缝店,大家联合起来,才能扩大市场容量。”上海组合港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徐国毅认为,只有一体化才能增加综合竞争力,增强吸引力。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长三角省际航道之间等级、设计标准、建设规范还不统一,导致省际内河运输衔接不畅,影响省际高等级航道的互联成网。跨行政区域港口协调力度不足,港口群布局缺乏统一的规划。港口“信息孤岛”现象比较普遍,通关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
“一体化发展要通过加强区域协同实现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理顺体制机制营造市场有序竞争格局,消除行政壁垒提升服务质量效率能级。”徐国毅说,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市场、合理分工、协调合作,现在的市场,尤其是基础产业,比如引航、拖轮等一系列市场相对封闭。要建立以市场为主导、资源为依据、资本为纽带来推动一体化的规划布局和专业化运营。每个省可通过各自的资源来进行以资本为纽带的整合,从而实现统一化的资本合作运行平台,以实施专业化的运行。
目前,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港口(港航)集团先后成立,内部整合基本完成,进一步深化省际港航合作的时机逐步成熟。
资料图。梅剑飞 翻拍
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港口群“一盘棋”统筹布局,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周华富建议,建立更加权威的协调机制,统筹区域内所有港口、码头、岸边、锚地等资源建设合理分工、调度使用。建立与世界级港口群相匹配的口岸通关机制,努力打造全球港口费用最低、通关效率最高、营商环境最好的国际一流港口群。统筹推进沿海港口与长江沿线港口集装箱江海联运合作,逐步形成以上海洋山港为核心,宁波舟山港和南通通州湾港区为两翼,芜湖港、南京港、苏州港等为中转枢纽的长三角集装箱江海联运体系。
实施共筑世界级港口群工程,江苏正加快建设以江海联运为特色的通州湾新出海口、以长江中转联运为特色的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和以陆海联运为特色的连云港区域性国际枢纽港。
实施共建世界级机场群
南京禄口机场供图
长三角机场群发展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腹地市场需求增长潜力巨大。预计到2035年,旅客吞吐量需求将超7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超1000万吨。长三角机场群发展目标是,形成一二小时长三角主要城市机场地面交通圈。
因为有了高铁,主要枢纽机场虹吸现象非常严重,包括南京、合肥人很多人乘高铁到上海坐飞机。
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副总经理刘武君表示,长三角航空运输不是依靠几个机场解决,而是要依靠一个机场体系去解决,多个机场应承担不同功能,服务不同市场。
“机场群的益处之一是当主要机场容量受限时,另有机场可以帮助解决,同时可以减少垄断。”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副教授张瑜说,南京机场主要策略是要增加国际航线,提高国内航线频率,争取更多当地旅客使用当地机场。未来的南通新机场可成为国际枢纽机场,吸引从欧洲、东欧、北欧到亚洲和大洋洲的国际中转旅客。
中国民航科研院民航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胡华清认为,推进机场群建设,首当其冲的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上海浦东、南京、杭州、合肥等机场扩建,长三角机场发展进入集中建设期。
实施共建世界级机场群工程,江苏将以上海为龙头,充分发挥我省机场的比较优势和协同作用,提升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国际运输能力,支持苏南硕放机场建设区域性枢纽机场,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加强苏州机场规划研究。
以改革创新拓展未来空间
中铁十一局供图
沪苏浙皖交通运输部门一致表示,加快建成引领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的高质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撑引领长三角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到现阶段,不仅仅局限于物质项目建设,更需要依靠改革创新来破题。”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陈利辛说,在深化改革上,应该探索重大改革互通互认、联动实施,共同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浙江将加强与兄弟省市协同,建设未来交通科创中心,推动大数据跨区域集成共享。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陆永泉介绍,江苏将合力共推枢纽协同、网络设施、运输服务、行业治理、体制机制“五个一体化”,实施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工程,建立交通一体化协同推进机制,强化区域交通运输监管与协同共治。实施信用交通体系建设工程,推进区域交通运输信用制度建设,促进区域信用信息共享共用。联合拓展长三角区域交通发展新空间、新动能、新模式。
“推进交通一体化要注重差异化,需要三省一市各扬所长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发展合力。”上海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主任谢峰说,上海将与兄弟省市携手共建,以生态绿色为引领聚焦全局性、关键性和紧迫性问题,全力促进示范区实施互联互通,提升交通服务水平与效率,着力构建对外高效畅达、内部便捷绿色的通道,推广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安徽将与沪苏浙精准对接、重点对接、主动对接,不断强化区域设施互联互通。”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章义表示,长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是交通运输各领域的一体化,三省一市交通部门必须牢固树立“一盘棋”意识、“一家人”观念,持续在规划同编、项目对接、信息共享、区域联动等方面深化合作。
记者 梅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