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他的梦随着C919一起飞——记中国航空工业特级技能专家王巍
2019-12-05 06:5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董超标  
1
听新闻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对于手艺人来说,杜绝毫厘之差,关键是要做到心手合一,手随心到。”10月21日,记者来到江苏航天海鹰特种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海鹰),中国航空工业特级技能专家、航天海鹰装配制造技术中心主任王巍正在指导彭鹏进行密封训练。

  “今年年底,航天海鹰还要交付两架C919国产大飞机后机身后段,时间紧迫,这几天装配车间正在练兵‘充电’。”王巍介绍,航天海鹰装配的C919国产大飞机后机身后段是发动机的“窝”,密封性能不能有丝毫差池。彭鹏今年4月刚来到车间工作,正式装配时还不能上岗,必须利用平时不生产的空闲期强化训练,提高熟练度,加快从“预备队”变为“主力军”。

  1992年,王巍从沈飞技校毕业,被分配在飞机结构装配一线工作后,迅速掌握装配技能,成为劳动模范、飞机铆装钳工技能专家。但令他遗憾的是,长期都是为空客、波音这样的外国航空企业作嫁衣裳。为中国自己的大飞机出把力,始终是他心中挥之不去的梦想。2014年底,王巍作为航天海鹰特聘专家,来到镇江新区,开启航空报国的圆梦之旅。

  装配一架后机身后段,200多个零部件,制孔2万多个,复合材料占比超过一半。王巍说,遇到的问题都是前所未有的,只能靠自己一点一滴摸索。最难的是制孔,以前金属材料制孔公差0.076毫米,而复合材料制孔公差只有0.03毫米,加上后机身后段曲率大,所以对制孔精度更是苛刻。一旦有某个孔报废,不但经济损失巨大,还会延误飞机服役时间。

  中国作为大飞机制造的“追兵”,材料浪费不起,时间耽误不起。王巍凭借着自己发明的直角垂直钻孔技术,成功解决了复合材料铆装和制孔难题。“办法总比困难多,看着第一架中国自己的大飞机翱翔蓝天,觉得自己每一次爬坡过坎都很值!”

  完成第一架后机身后段装配,王巍深深感到,仅靠自己一个人带领一帮近乎“门外汉”的职工,风险太大。2015年年底,王巍成立“江苏省技能大师王巍工作室”,带领同事们共同钻研。

  航天海鹰装配车间班组长刘凯,负责尾锥装配。刚开始的时候,因为钛合金材料加工难度很大,王巍给他让了5毫米的余量让他修正,并教他如何精准划线,如何快速去除多余部分材料,没有专业工具时,教他选择其他替代工具,到第四架装配时,刘凯工作周期从半个月缩短至一周。

  如今,不仅王巍个人获得7项新型实用发明专利,同伴们的技艺也日臻纯熟。原先1个人1天制孔200多个,现在1天可完成500多个,每架装配速率提高20%以上,交付期缩短10天以上,产品故障率从100多个下降到个位数,获得商飞公司高度评价和信任。

  新一代国产客机C929正在研发,面临制造装配精度要求更高、部分操作技术难以匹配的新挑战,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王巍提出建议:加强对航空复合材料制造产业的支持力度;成立重点实验室,研发自动化生产线,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没想到仅仅3天后,他就收到了大会议案组的回复,有关部委将会尽快给予其明确答复。今年他又提出一项新建议:加快相关改革的推进步伐、出台国家指导意见,对技能人才实行税收优惠,进一步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

  实现航空报国梦的征程中,王巍先后被中航工业聘为飞机装配钳工工种特级技能专家,荣获江苏制造突出贡献奖、江苏制造工匠的荣誉称号,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高技能人才,2018年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19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

  “C919大飞机的质量过硬,我们很有信心。”王巍说,待C919正式运营,坐上自己参与装配的大飞机的那天,就是自己的圆梦之时。

  记者 董超标

标签:装配;航天;航天海鹰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