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一头浓密的黑发,一身雪青色的制服……9月5日,见到盱眙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常务副院长、执行局局长姚月梅时,刚接待完两个上访群众的她,又埋头整理起卷宗,梳理一天的工作。
干警心中的“领头雁”
“司法为民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个个难题的破解、一起起案件的解决。”认识姚月梅的人都知道,她时刻秉持着这样的初心。上午10时,姚月梅带领2个执行法官深入园区企业清陶能源科技开展案件执行回访。
清陶能源与外省企业产生4000万元票据纠纷,经法院调解,对方企业未按期履行债务。“运用信息化方法核查被执行人公司的财产信息,通过模块化运行方式确保案件在时间节点内执行到位。”处理这类大型案件,姚月梅常亲力亲为,制定周密的执行方案,全程监督执行活动。“去年9月27日,清陶能源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10月22日,被执行人就将3600万元以及100多万元的利息通过转账全部履行到位。”公司总经理李峥一脸感激。“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执行前后只用27天,太感谢姚法官了!”
在担任民一庭庭长期间,姚月梅带头办理疑难复杂案件,带头走在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线,每年办案均在150件以上,审核签发法律文书1000多份,连续多年办案无投诉,成为淮安市法院系统民事条线中办案数量最多、签发法律文书最多和管理人员最多的庭长。
群众称赞的“好猎手”
“办案要将心比心,不然再好的法律也不能让老百姓信服。”秉持着这样的责任心,无论是审判还是执行,姚月梅都干得得心应手。
在执行一起房地产开发商拖欠违约金案时,姚月梅通过明察暗访,摸清开发商实际情况,最终让其如数上缴违约金。“案件涉及金额130余万元、47个家庭的合法利益。”姚月梅说,“老百姓省吃俭用一辈子才买得起一套房,几万元的赔偿金对他们来说不是小钱,法院判的钱要是拿不到,我们怎么好意思面对他们?”
“亲爱的妈妈,我已经五年没见你了,这五年来你一点音讯都没有……”2014年,姚月梅在一次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读到一个名叫谢佳儿的孩子写给妈妈的信。“作为一名母亲,我的心一下子就揪了起来,眼睛湿了。儿童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这是人性情感的需要,更是受法律约束的义务。”经多方打探,她终于找到孩子父亲的打工地点,让他们一家人见了面。姚月梅还向孩子父亲送达了全国首张关注留守儿童的“督促令”,督促他抽空回家,履行法定抚养、教育孩子的义务。此举受到全国上百家媒体的关注和肯定,在督促令的督促下,像小佳同样情况的孩子们重获家人的关注与教养,为留守儿童撑起了一把法律的“保护伞”。
公正司法的“捍卫者”
每日繁重的工作,她却始终乐此不疲。是什么信念支撑着她?她说,“作为一名法官,要对得起胸前的法徽、对得起审判庭的国徽!”
在处理一起继承案件时,她前后和当事人沟通不下20次,双方仍未就款项达成一致意见。在判决书签发的前一天,她考虑到判决后双方的亲情会越走越远,下班后她又到当事人家中,请原告的舅舅、舅妈一起做双方的工作,一直谈到晚上八点多,终于感动了双方当事人,化解了家庭矛盾。
去年8月,一个案件的当事人因财产争议较大,声称有事不好当面谈,将一个信封交给她,里面装的是3000元钱,姚月梅立即追赶出去,但当事人已跑掉。她及时将当事人信息通知办公室并将钱退掉。
案件办多了,姚月梅更注重工作的创新性。她成立5个执行小组,出台《盱眙县人民法院关于小额速执管理的规定》,同时构筑执行曝光综合平台,盱眙法院因此被最高院授予“有效实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示范法院”称号。针对该县交通事故赔偿案件较多,姚月梅提出了巡回法庭、交警、保险公司合署办公,将交通事故的调撤率由2011年的65%提高到现在的85%。
通讯员 田 敏 见习记者 陈海霞
记者 蔡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