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江苏省纪委监委推动建设全国首个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
2019-10-14 07:4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家住徐州市泉山区中枢小区的老蔡没想到,他登录一个名为“徐州市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网站,在“一键举报”框内敲了几行字,反映的“中枢小区齐心巷老小区改造,小区内扬尘污染严重,噪声较大”问题,徐州“平台办”第一时间就将线索分办到泉山区政府,当天区政府就安排相关部门到现场,责令施工单位停工整改。

  这是江苏运用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推动治污攻坚的一帧剪影。今年2月,全国首创的江苏省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上线运行以来,共收集问题线索32.1万条,其中28.8万条办理解决,89.7%已办结,其他线索正在办理之中,环保执法效率和老百姓的获得感明显提升。

  问责利剑 压实各地各部门责任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需要各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发力。但从近年来我省治污攻坚的实践看,不少地区一定程度上存在责任不落实、部门不履职情况,各地攻坚信息数据还没有有效联通,存在多头办理、重复办理问题。

  “问题倒逼改革!”省污染防治攻坚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省纪委监委推动下,我省积极探路,创新构建综合监管平台,由纪检监察机关实施嵌入式监管,“线索归总、全程监管、履职留痕、分析预警、跟踪问责”,用问责的利剑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治污攻坚的责任。

  徐州市先行先试,去年4月徐州贾汪区率先探索搭建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在该区试点基础上,建设具有复制推广价值的市级平台,去年12月初市平台试运行。今年2月,由省纪委监委与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共同打造的全国首个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正式运行,目前已做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我省在省攻坚办成立专职平台工作组,各市、县参照省级平台工作模式,共安排592人专职负责平台建设运行。

  按照平台设计,线索处置每个环节都有超期预警,一旦出现三级预警,纪检监察机关立即介入;如出现失职渎职情况,立即启动问责程序,有力推动了污染防治攻坚——不作为慢作为行不通了!

  日前的一次暗访中,省“攻坚办”拍摄到了连云港市赣榆区部分大型货车“抄近道”破坏绿化带并造成大面积扬尘、附近工地物料堆场未覆盖的场景。调查显示,柘汪临港产业区环境安全监察局巡查中没有及时发现这些问题,赣榆区监察委员会对该监察局负责人做出政务警告处分。截至9月9日,全省各级纪委监委通过平台发现问题并实施问责232人,下发通报曝光333份,下发纪律检查建议106条。

  “我们坚持系统思维和问题导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平台,紧紧依靠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嵌入式监督,对各级各部门污染防治责任落实进行再检查、再监督。”省攻坚办有关负责同志说,三级预警给足了相关部门处理问题的时间,线索处置出现黄色、橙色预警时,纪检监察机关并不介入,但红色预警时,立即介入严肃问责。

  一查到底 居民群众纷纷点赞

  近日,有徐州市民通过“12345”热线反映,鼓楼区环城路103号一家餐馆在墙上开孔排放油烟,居民窗户都不能打开。平台从“12345”收到问题线索后立即分办,区生态环境局当天指派工作人员到现场,责令涉事餐馆停业整顿。

  “平台就像一个大篮子,所有与环境污染有关的线索,都会汇集到这里。”省级平台工作组组长吴昌子说。平台对接了“12369”“12345”、移动执法、数字城管等与污染防治相关联的业务系统,同时将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长江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省政府挂牌督办问题等线索全部收录,“一网打尽”。上线运行以来,全省综合监管平台共收集问题线索32.1万条,这当中既包括群众反映的问题,也囊括了媒体曝光、相关职能部门检查发现的问题。

  这样我省各领域各方面的环境问题无论大小,一个也不放过。“通过综合监管平台,每一个环境问题落实到具体的承办部门和责任人。” 吴昌子说,正是通过这一件件问题交办,压实了各级各地政府和部门的环保职责。

  平台上每一条线索的处理也是步步留档,处置全程透明。省生态监控中心信息科科长徐洁演示时,记者看到了举报“河道内被倾倒发霉粽子污染水体”问题的处理全过程:从线索来源、受理部门,到现场检查情况与整改结果,均被详细记录下来,后经核实,河道内垃圾已彻底清理干净。

  群众在网络平台上对举报问题处理纷纷点赞:“已接到环保部门执法人员电话,办理态度和结果都很满意。”“现在晚上已经没有异味,感谢环保部门。”……在宿迁,一篇《自从有了你,宿城区群众幸福感噌噌UP》的文章很火,讲的就是平台运行带来的效果。“村里有人向小河扔死猪,通过平台一反映,短短几天河里河岸就被清理干净,每天还有人巡查!”

  为提升监管质效,我省各地进行了探索创新。淮安市监管平台新增“网格监督”模块,构建村居—乡镇—县区三级工作模式:基层网格员定期开展日常环保巡查,对一般环保问题,现场处置;对需要乡镇党委政府或县区环保职能部门介入的,及时将问题反馈至乡镇网格长,由乡镇上报至县区攻坚办录入监管平台,按流程交办处置,有效解决了一批以往基层无人问、无人管的环境问题,打通了基层环保的“最后一公里”。

  部门协同 携手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然而实际工作中,相关单位、部门 “各扫门前雪”现象明显。综合监管平台上线后,各职能部门握指成拳、通力协作,一批“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

  在无锡,“江阴顾山强酸废水直排”问题线索进入无锡市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后,很快在线交由江阴市分办。江阴市以及顾山镇有关部门连夜排查,终于找到污染源头——江阴鑫旺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6家职能部门通力合作,污水窨井第一时间被封堵抢修,企业生产污水设备被依法查封。

  在宿迁,一家位于宿城区项里街道的石番石子厂让老百姓抱怨连连。该厂紧邻村庄,厂里道路没有硬化,生产过程中扬尘污染。多年来项里街道采取多种措施整治——登门宣传环保政策、动员搬迁、强制断电……“十八般武艺”全用上了,但该厂仍然“游击式”生产。今年2月,监管平台投入运行后,项里街道在平台上申请多部门联合督办,厂家拆除了设备,裸料全部覆盖。

  “以前遇到需要多部门协办的事情,每次都要发文件、层层交办,效率不高。”淮安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崔泉说,现在面对治污攻坚任务,环保部门不再是孤军奋战,各职能部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合力攻坚,源于综合监管平台“1314”框架体系:对13个设区市问题线索统一监督管理,将14个担负生态环境保护法定监管职责的部门全部纳入,纪检监察机关对各地各部门实施全流程实时监督。综合监管平台有了纪检监察机关的强力支撑,生态环境部门做成了很多以前无法做成的事,也让环境执法由“单打独斗”向“共防共治”转变。综合监管平台的构建,让污染防治党政同责、部门联动、纪委监委监督和社会公众参与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记者 许海燕 实习生 徐秋语

标签:
责编:孟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