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苏州轨交周明保入选“中国地铁50年致敬人物”——让人生价值在城市轨道上升华
2019-09-17 07:1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刘玉琴  
1
听新闻

  从1969年北京地铁1号线开通算起,到今年,中国地铁运营正好50年。

  9月10日,在广州举办的“中国地铁50年致敬人物”颁奖台上,有一位来自江苏的获奖者,他就是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的领头人周明保。

  苏州是全国第一个开工建设轨道交通、第一个开通运营轨道交通、第一个实现轨道交通“由线成网”运营的地级市。3项“全国第一”来之不易,其中凝聚着周明保的心血和智慧。自2007年至今,在这12年时光里,他使命在肩,责无旁贷,带领团队在苏南水乡谱写“轨道春秋”。苏州轨道交通从无到有、编线织网,如今运营里程已达121公里,日均客运量突破100万人次。

  保费越买越便宜

  “我是一个常熟农村的孩子,赶上恢复高考的机遇,1978年考进大学,后来又读了研究生。我的工作经历就是为苏州的建设出一份力。”谈起自己,周明保简单地一言带过。

  周明保乐意详谈的,是苏州轨道交通建设的安全和质量。

  “安全说起来比较抽象,但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些年,我们和施工单位买的工程保险费,费率越来越低了。就像私家车,一直不出险,保险公司主动给你的保费打折。”

  当前正值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高峰期,由地铁建设而引发路面塌陷、楼房倒塌等事故时有发生。苏州地下是粉细砂土质,含水量高,地面建筑物密集,交通流量大,要确保地下掘进的万无一失,实非易事。

  从建设苏州轨交1号线开始,苏州轨交集团就成立了应急救援队,配人配设备,工地上出现任何险情,救援队半小时之内赶到现场抢险,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由轨道交通建设的业主出资成立救援队,苏州是最早这样做的,可以算作一个创举,后来很多兄弟城市也采取了我们的做法。”周明保告诉记者。

  令周明保深感自豪的是,苏州轨道交通建设的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都很出色,已建成的4个项目全都按期或提前开通,4个项目累计节省概算投资约150亿元,并拿下了多项部省级技术创新奖项。

  先行一步的遗憾

  说成绩,也不掩饰缺憾,周明保身上保有交通人质朴的情怀。

  他主动告诉记者,作为全国第一家开建城市轨交的地级市,苏州也有因为启动建设早、设计标准低而带来的遗憾。比如,横跨苏州老城、新区和工业园区的1号线,只能容纳4辆列车编组,现在每到早晚高峰时段,1号线车厢内非常拥挤。

  “那时候,建设轨道交通的都是省会城市,苏州作为第一个加入的地级市,如何把握建设规模呢?业界专家研讨的结论是,应该采用小编组、大密度的模式,建设规模小一些,这样更加节约。现在,1号线在高峰时段每150秒就发一对车,强度很大,但限于硬件条件,无法增加编组。”周明保据实以告。

  列车每多一辆编组,能多运载三四百人,乘坐的舒适度也会大为提高。此后启动城轨建设的无锡、常州等市,都采用了6辆编组,预留了充足的运能。苏州要弥补小编组的缺憾,则有赖于其他平行线路的建设和分流。

  今年,苏州轨道交通的日均客运量已突破100万人次,轨交在整个公共交通出行中的占比超过了40%。周明保的工作重心也在调整,他说:“以前是忙建设,随着线路一条条建成开通,对运营就关注得越来越多,现在是建设和运营并重。”

  轨道交通的情缘

  57岁的周明保,在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参加过沪宁高速公路的建设,参与并指挥了苏州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又全面主持了苏州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和运营。在他看来,这一项项大工程,既是挑战,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

  “我研究生毕业以后,幸运地赶上了全省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宁路的建设,没几年又赶上了苏州工业园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1996年,我被园区派到新加坡培训,住的地方旁边就是地铁站,从宿舍到培训点往来都坐地铁,非常方便。对我来说,这些都是从未有过的体验,特别难忘。所以,2007年市里调我到轨道集团任职时,我没有任何犹豫就来了。现在新加坡的地铁已经实现了无人驾驶,我们下一步也要往这个方向发展。”周明保回忆起自己的地铁情缘。

  地铁是轨道交通的一种类型。如今,苏州的轨道交通已处于初期网络化运营阶段,2021年5号线开通后,苏州轨道交通骨干网将全面形成。但是,在周明保看来,下一步要做的事还很多,比如,有些大交通量的市区道路下方还没规划轨交线,需要补缺,其他重大的交通枢纽、大型文化体育设施和商业中心,也需要轨道交通线路的配套。轨道交通自身,也需要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努力,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的可靠度。

  记者 刘玉琴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